晨读感悟:阅读,是一种习惯 0906

阅读,对我来说,似乎更是一种习惯。不论什么时候,当我沉浸于书海时,那种内心的平和的安静,总是可以给我很多力量。

沉醉于这种力量中,我反而对书本本身的内容不太在意。为了阅读而阅读,忽略了与书本、与作者的对话。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这样带来的弊端其实非常明显,我看过很多书,但是有更多的书,往往再一次拿起来的时候,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看过。与别人聊天时,常常会有一些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语句知识脱口而出,待到别人细究出处想要详实的解答,我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一直这样的浅表阅读,不要说学不到实在的知识,更觉得自己都对不起自己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对不起将自己经验浓缩在一本书中的作者们。

所以,到底该如何阅读一本书?

建立阅读清单

就像我们想要做一个思维导图、写一篇文章一样,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分级分层、以及备注。先把阅读的需求大纲建立起来,然后根据主次去情况去阅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精华——主题式,或者框架式阅读。

以前阅读的时候,看完了,就完了,偶尔会写一两句心得。后来开始试着摘录,再后来,每看完一本书,开始学着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这本书的阅读笔记。这样的方式,让我感觉,每一本书我好像都反复的读了两三遍,收获远远大于之前的浏览,思维的厚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

怎样建立阅读清单

这个部分,就是建立自己标准的部分。

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在阅读之前,建立好标准,就好像是在自己大脑这个书库里面,建立一套检索系统。与此同时,也在自己的素材里面,做好归类。

检索系统,一般会有以下几类:

001 知识领域:写作、阅读、演讲、时间管理等

002 内容领域:运用方法范围、文章出处等

003 具体到这本书:书名、作者、出版社、时间、概述等

如何补充阅读清单

清单未必完整,有两个方法,可以帮我们把阅读清单补充完整:

001 补短板:结合其他类似书目的阅读,将这本书中缺少的内容查漏补缺起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的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

002 查书评:一本书的好坏,可以从书评和推荐中看出来。另一方面,书评是别人对这本书的看法和观念,在我们了解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思考,看到我们可能忽略的部分,或者没有想到的知识。


阅读,是一种习惯,也会成为我们生活的本能。既然选择了在思想的海洋中,与诸多大家深入沟通交流,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思考,那既然看了,学了,自然是收获越多越好。如果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且不是大大的辜负了作者、以及自己花费的时间精力?

终我们一生,我们都是在努力的求知。阅读,恰恰是最简单、最方便、收获最多的投资自己的方式。如能更好的阅读,更好的投资自己,把阅读分收获尽可能的扩大一点,再大一点,何乐而不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