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暑气渐消,丹桂飘香,天地清爽

白露节气


白露,暑气消失,天气渐凉,寒生凝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代替,冷空气逐渐频繁,因此温度下降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

“二候玄鸟归”,玄鸟,燕子,乃南方之鸟,此时自北而南迁。

“三候群鸟养羞”,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群鸟储存食物准备过冬。

寒生凝露

白露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

收清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清明、白露两节气祭祀规模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传统习俗,“白露必吃龙眼”。龙眼本身可以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

白露吃龙眼

白露茶

茶有“春茶苦,夏茶涩,秋白露”的说法,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节。

白露茶

关于白露的诗词: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最唯美的白露诗词,节序已是深秋,天才破晓,白露成霜,可我思念的人儿,却不知道在哪。眼前景色空灵缥缈,塑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且休兵。

月夜深秋,清露盈盈,怎么不引发思念之情?闻戍鼓、听雁声,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弟兄离散,天各一方,看到眼前的深秋景象,遂结无限深情。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清新优美,蕴藉隽永。


《秋夜》

宋·陈与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夜近,却愁无处着秋声。

秋天乃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句,于是悲秋成为永恒主题。而诗人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而用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把阵阵凄凉秋声写得有趣,更突出愁的深度。

秋天落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