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缺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彩云片片01篇

教育是一个扬长、补缺和预未的过程,是一个正命、满命和延命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生命升级的过程。目前的孩子,首先缺少如下方面:

一缺生活独立

生活独立,就是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务尽量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生活不独立,就会产生依赖心,不仅衣食住行等生活上依赖,做事依赖;情感上也会依赖,生活兴趣会减退;再接下来就是思想上依赖,连脑子也懒得动了;最后是迷失自己,连遗传下来的基因信息也找不到了,灵魂更找不到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怎么也活不开心了,更谈不上人生意义了。所以,生活不独立,致使孩子缺乏生存能力,生命不能自主,灵魂没有自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独立靠习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七岁之前,而七岁之前培养孩子的习惯何其难!因为此时孩子还小,我们家长又把孩子看得更弱小,再加上情感上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吃苦,任由孩子;行动上替代孩子,忽略孩子的能力,施爱过分;思想上不把孩子当作生命的主人,把自己当成孩子生命的主人,而自己却缺少良好习惯。结果使孩子在关键时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等长大了,难养成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只能适当降低标准。同时,对自身身教示范的标准则要更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缺生命自主、灵魂自由

不该孩子自主的事儿,比如生活习惯,由着孩子了;而本该孩子自己作主的事情,比如依照孩子的天性和天赋学习、活动,依照孩子的生命特性(基因版型)培护孩子等,却没有做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不能自主,喜欢做的事情不能尽情做,思想不能自由等,会引起孩子逃避、叛逆、压抑,或是与家长老师玩猫捉老鼠游戏,丧失重要成长机会。

三缺人际环境

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很多孩子多是妈妈陪护,爸爸陪的较少,爷奶不在身边,又不放心孩子出去玩。在家里,孩子缺少大量学习、效仿、互补对象;在学校,孩子面临的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老师的多样个性难以发挥,老师的年龄、性格、性别等多样个性多有缺乏,在千篇一律的管制下,伙伴们的多样个性也难以发挥,同样缺少学习、模仿和互补、互助对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了安全,很多家长还教育孩子戒备别人,远离所谓问题孩子(其实在孩子眼里却没什么)。总之,孩子的人际环境枯燥、单一,很多优秀特质得不到磨练,发挥不出来,心理压抑,被迫通过虚拟环境去释放。导致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电视、电脑游戏、流行音乐等媒介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玩伴。孩子的玩伴应该个性各异,层次各异,男女搭配。否则就会使孩子心理个性走向片面,埋下隐患。

在孩子的生活中,还缺少看不见的潜在人文因素。很多家长不给孩子讲述祖宗的故事。孩子的生命是天地自然和家族遗传相互作用形成的,如果孩子失去了与天地自然的链接,就会浮躁、无趣;如果失去了与祖宗的链接,就得不到能量补给,容易乏力、惆怅。所以,家风、家族使命的传承,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缺自然环境

很多孩子缺少与土地、天空、山水、花草树木、动植物等大自然的接触和链接,这样就难以启动孩子的天性和灵性。如果更多地沉浸于人为的事务之中,就会让孩子远离自己的灵魂。

五缺成长所必须的优质社会资源,包括优秀的导师

孩子发挥天性,提高素质和智能,需要自然条件和伙伴。然而,要发扬天赋,提高实践能力,则需要利用社会条件。所以,要带孩子参观各种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及活动,从而发现孩子的天赋特长,支持孩子参加爱好和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以功利观念对待孩子的爱好。要带孩子参观工农商、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培育孩子的实践意识和社会理想。

优秀教师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源。自己教不如别人教,同性教不如异性教(更多情况下),随意教不如导师教。所以,家长应为自己的孩子聘请家庭辅导师,保障孩子顺利成长。基本品质教育靠家长,主体品质教育靠老师,任何品质教育都要靠身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六缺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

文化是人类历史遗留和代代传承的精神成果,孩子的生命需要文化素养,文化为孩子的生命注入元气、元能和灵性思维。所有知识和技术,都不能代替文化的作用。目前,孩子从身边人身上接受到的文化信息较少,而且混乱。孩子所读的文化经典少,而且读经典的时机和方式也不太好。所以孩子们普遍缺少文化素养。

缺少文化素养,就意味着缺少创新意识。单靠功利因素调动孩子的创新力,是不可持续,也是容易走偏的。创新力是一种正能量。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其实质就是生命文化,是关于生命如何成长、发展、圆满的文化,本身固有创造力。“食色创,性也”,创是人的本性之一。孩子生下来就会创新,却因为大人的限制,创新力才逐步减少的。创是快乐和意义的来源,是生命本身的内在需要。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文化滋润,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不缺少的是管教。岂不知,所有管教对孩子都有负面影响,并侵害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自己可以学的,应该让孩子更多地亲身经历。管教的范畴,应该限于健康、安全、纠偏等范围之内。

知道了孩子缺少什么,接下来才是怎么弥补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多人都问,一个人的心能锁住吗?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也在旅行的路上,欢迎大家参与,游戏愉快!一起来找答案。但...
    米粒与马克阅读 968评论 0 0
  • 听过故事吗 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吧。 2008年的我六岁 当时还不存在什么雾霾啊地球变暖啊之类的环境问题 所以家乡的空...
    俾倪天下的少女啊阅读 1,254评论 0 0
  •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
    子非_似是而非阅读 3,203评论 0 1
  • 顺着这条道路走到底,是一条小河,地上的绒毛也延展到河底,飘飘荡荡。河对面是一片奇怪的毛线球森林,毛线的树干支起一大...
    离颠倒梦想苦恼阅读 2,3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