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最适合表现孤独,但是孤独是什么?什么是孤独的诗,什么又是诗的孤独。
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吗?不,那是洒脱;
是“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吗?不,那是空虚;
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吗?不,那是迷茫;
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吗?不,那是空寂;
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吗?不,那是悠闲;
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不,这是失意;
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吗?不是,这是思念。
那孤独是什么?
是元好问“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沉痛的爱情;
是王国维“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的挣扎的命运;
是黄景仁“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老无所依的人生。是屈原的“举世浊我独醒”,是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 还有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与愤懑中的北伐事业。
孤独是繁华世界无法融入的隔膜,是我在此岸你在彼岸的遥望。它不是寂寞,寂寞是外界的施与,而孤独发自于内心。不论主观与被动,孤独自成一个世界,尽管孤独让人不快乐,甚至痛苦,却可以支撑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接受孤独,就是接受一种境界,一种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