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在不知不觉的惩罚孩子

昨天,怀着好奇心听了一个正面管教运用的微课。

听到微课上,老师教大家用规律表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孩子在制定规律表时,其中一条是吃完饭就直接写作业,中间没有休息时间。那么即使第二天执行时,孩子发现自己制定的规律表这一条不合理了,不情愿这么做想修改时,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坚持”的能力,会劝说孩子继续坚持一个星期,以免孩子养成不坚持,随意放弃的习惯。

对此,我不太赞同。我说出我的意见,供更多的家长参考。

在我看来,让孩子通过坚持一个已经明知是不恰当的决定、一个错误,来培养一个人坚持的品格是荒谬的。

这是一个内在满怀恐惧担忧、害怕孩子以后都会养成不坚持习性的成人灾难性思考。这是潜意识里不能真正信任孩子和生活,不信任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成长力量,不信任孩子向上向善的天性;是不理解一个人包括孩子,在这社会首要追求的都是价值感和归属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不理解一个人在潜意识里最深处都有的正向动机。虽然成人意识上嘴里都是说信任孩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伪装的逻辑后果——伪装的惩罚。

规律表是一个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工具,关注于长期目标——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习自我管理,就意味包括了要发展一个人的灵活性,及时调整的能力就是灵活性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根据当时所处周围环境,具体条件和对象,而采取的方式,及时做出的决定,这种灵活变通的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的一部分。

孩子发现错了,想调整,成人不允许,劝说必须坚持一个星期才行,这样孩子能学到什么?是坚持错误的决心吗?还是以后遇到别人错了,即使有条件改正,也不允许对方改正,而要求对方必须承担一个他自己造成的不愉快的后果吗?这是否更像是一个惩罚?可想而知,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拥有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

也许这只能训练出一个缺乏灵活性,凡事只讲道理,不讲效果,容易四处碰壁的死板僵硬人格。

如果你了解一个人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你会看到,被要求坚持一个自己的错误决定时,这一刻孩子的感觉会是什么?孩子因此最有可能做出那些决定。你就明白了为啥最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僵硬的人格。

最最有意思的是,老师教大家使用规律表工具,一定要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是主体。但又教大家,当孩子发现自己经验不足导致做出一个错误决定时不被成人允许及时改正,要不情愿的被要求坚持一周不妥当的规律,这时,孩子还是规律表制定的主体吗?孩子还是在自我管理吗?

简.尼尔森特别强调,“当心逻辑后果”,因为实在是容易被错用成惩罚。

学过逻辑后果的知道,逻辑后果需要同时满足4个R或1个H,就是相关,尊重,合理,提前告知或有帮助。合理,指的是从孩子和大人角度看都合理。那么,因为经验和知识不够而做出不当的决定,并被劝说坚持一周时,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是否合理?你只需要问问孩子此刻的感觉是什么,这是最真实的内心回答,你就明白了孩子此刻是否是感觉被惩罚了。

而惩罚带来的4个R——愤恨,反叛,报复和退缩,会如何在孩子的其它行为中显露出来,你知道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要改正这个错误时,友善平和的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问问孩子,你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注意到了什么?也许,你的孩子慢慢的,就能真正的把一个积极的信念——“错误是绝好的学习机会”,根植于心中,成为他以后人生的座右铭,影响一生的幸福。

别忘了,用爱主导生命的成长。这会让我们超越教条,死板的规定,而充满人性的智慧之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
    饮水思源806阅读 8,613评论 3 13
  • 在得到的相关学习中知道注意力的重要,但是没有那么深入思考,这次集中注意力思考注意力, 笑来老师总结出来关于注意力的...
    区老师阅读 1,534评论 5 2
  • 如果“盲视”也算是病的话,那我一定是一个严重的盲视患者。行走于大街上我是鲜少有机会碰到熟人的,准确的说是从来不是首...
    孑孑夭夭阅读 2,990评论 2 3
  • 近日全国两会召开,会议中对青少年“美育”的讨论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而今年开始,江苏已经陆续试点实施中小学生艺...
    补习club阅读 1,696评论 0 0
  • java 语言基础 最近开始从0苦学java,希望能有所成。我使用的书籍是《think in java》。因为暂时...
    查尔德77阅读 2,9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