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州

应该是十年前了,第一次来苏州,比想象的要小和灰黑。特别是嗅到护城河的水散发的臭味,对苏州的好印象因此大打了折扣。

对苏州的印象源于自己的专业课本,园林专业当然少不了学习拙政园的造园手法了,因此对苏州的印象还不错。就像通过小学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对桂林、象鼻山产生好感是一样的。

终于躲开楼房、空调、汽车的噪声,迎着热浪。

来到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微微的抬头,还能看见灰黑的瓦片和白色的并不是雪白的墙,树下,鸟叽叽喳喳的叫着,虫也在鸣。盛夏季节竟也有许多片黄叶躺在地上。

顺着比较熟悉的路前行,轰然的蝉鸣,似欢迎似倾诉。

经过孙武子桥,望见寒山寺。几步之遥。

几乎每年都要从何山桥上走过,更不免要看看桥北的寒山寺。虽然近,但去过的次数很少,收费的缘故,也就看看或在桥上望望。

苏州市里比较有特色的地方都变成景点了,特色民居这几年也拆了,剩下的少的可怜,几乎看不见了。也只好到太湖边上的东山或西山里的村落里去寻找老苏州的影子了。

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应该可怜这城市,除了百姓口里那几句听不懂的苏州话比较普及外,也就没了往日的苏州。

其实,苏州离了苏州还有什么呢!

仔细的想,这又何止是苏州特色呢,又有多少城市能找到自我呢。

全世界的人们在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带领下,在经济学家的鼓动下,为了所谓的民生、GDP、发展、义无反顾的努力着。一遍又一遍的挖坑一遍又一遍的填井。把自家的祖坟挖了出来,也卖了个好价钱。

耳边响起了腾格尔的歌:

洁白的帐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抚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地爱惜,

沐浴我的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

蒙古人,

这就是热爱故乡的人

真的感觉到蒙古人的智慧,起码免了房子的困扰。

一股热浪袭来,竟也想学着四川人寻找辣子,把体内的湿气排出来。

看来,苏州人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口味了。

2011080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