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祭孔内观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最近陪公益国学班去往山东曲阜祭孔三天——学堂历年的传统大典。所谓不学礼,无以立。学成的少年君子毕业典礼往往都会提及祭孔深远的影响。


  于我,其实就是一场纯净素修行的大考。——能不能仍然吃好自己的素?

      能不能体力心性稳定?

      完成带队✅不负使命?

    今年发生了很多波折。

    波折一:报名多变、景区规则变、票难抢、天极热……总筹备会的老领导在各种困难夹击下急火攻心住院抢救。

    波折二:我也担心。这样浩浩荡荡的近400人一批队伍,如何高温下体验到祭孔真义而不是到此一游?我可以做什么?

    波折三:本以为可以争取自己在另一处吃纯素,但是职责所在加上时间紧,餐饮也需跟陪。那我能自然的吃着我的素同时陪着大家心无挂碍吗?

  每一个问题,都是考验。

且说出发前

  人心浮动,因为困难和未知。

  所以家长会,就特别重要。我想,传达与提醒未知是不够的。很难连接到人心的。懂的。

  我想起了纯净素同仁的身影,她们是示范静定文明的最好榜样。我们的学子,班级服装,学堂标志,也是一种文明身份的象征,具有示范和传承的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是啊,这么珍贵的信仰不是说说的,拉出去走一走,亮一亮,就清楚了。

我对班级的预期判断是不高的,但回程看表现超出预期,因而回味良久。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是总筹方经验教训的积累,副车长尽心,组长尽责,家长心齐了,当地的导游大嗓门很给力……

    我也回忆起在家长会诚挚的发问:

如果遇到矛盾、情绪,炎热还是困顿,我们想想这是家庭自由行,还是朝圣之旅?(前者就会有抱怨,很多的不足,不自由吧?是,那这不是一次旅行,是集体朝圣祭孔。)

要问问孩子和自己,如果是孔子的弟子,此刻你会怎么做。记住自己想成为谁?

别人同行者发生事,我们怎么看待和处理?穿着一样的衣服,几百人就是一人。

鼓舞士气也特别必要:有个班做出来了榜样。

端午41度高温,有个80人的巨大班级,井然有序,孩子家长都齐心配合,成为示范,被景区报道。这难道不是家长和国学教育成果的一种体现吗?

想一想送孩子去国学学堂读3年5年7年,为何,是不是未来遇到考验的时刻,能回忆起父母的处事准则和模样,记得圣贤教导?

成为一个心绪静定,智慧担当的人,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本立,而道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为何而出发,就知道该如何看,如何“解”。如何行动吧。


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国学也是学道。祭孔是祭庙,不能没有孔子就没有道。

️如何找到道?链接本性和目标。

从追求物质、舒适到追求“心安”——身心灵平安。若追寻舒适轻松,那何必集体祭孔,如果是借事练心,集体平台与困难,就是最好的训练场,处处为镜。

乔布斯临终想用财富换和苏格拉底喝茶。为什么呢?有些终极的目标,财富无解吧。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我在携带素食,不为团餐所动,不去在意眼光的时候,也在想,自己要示范什么样的人。——或许是独立清净坚定欢喜。

看自己体力消耗的一路中,亲子集体会如何感受,如何思维?能做什么。有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发现这一路,本来以为心不齐的班级表现的出乎意料,中途很少有退出的退缩的埋怨的。

树有根,水有源,或许因为纯净素一直在给我提好问题:你是谁,你要成为谁?

我给家长会也提了同样的问题。

我始终觉得这次在心上动工,动对了:不是要求、道德捆绑,而是真切的在思考和践行:近身呈现,比圣贤所指的明月,可以更直观有力地影响孩子。

我们做到了。

回到家的一刻累过头还是火车补觉好了,似乎清醒又自在,还给家人做了点晚饭。赶上了读书会。

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循着圣人的脚步,畏天命,行好脚下的路。大概就是祭孔之旅心性上的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