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1109 -第35次作业

【课 次】 35/100
【书 目】 《高难度谈话》 沟通力
【课程领拆】 懿琳 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上课时间】2017年11月9日
【笔记摘要】
【购买清单】 购入——高效沟通工具

课程主题:
用三层谈话突破谈话瓶颈

课程大纲:
1,“发生了什么”的事实谈话
2,处理情绪谈话
3,自我认知对话

一、欢迎语
1,暖场。最近大家忙,能按点上课的人不多,大家签到。
2,介绍本书。作者是哈佛谈判小组成品,书虽晦涩难读。即使读过的人也需要绘制阅读地图,理清内心逻辑,但是此书对于谈话中的结构分析很透彻,用于提长沟通力,推荐入手此书。

二、进入课程
例子:我们每天都会处于高难度沟通之中。场景如下:
① 公司让你跟即将被解雇的员工变判;
② 年底跟老板谈奖金;
③ 你去接孩子,邻居你孩子被婆婆惯坏,是跟婆婆和平谈话还是对质;
④ 为了完成项目,花费了当初向客户承诺过的2倍时间;
⑤ 同事在背后议论你,如何跟同事理论?
处理高难度的谈话,能影响心情指数,甚至跟自己升职加薪有关,是生活工作中需要掌握的能力

1,本书章节:
①谈话的三层结构;
②谈话三层结构解析
③谈话三层结构应用 。(谈话前的准备清单)

举个例子:
表妹一家准备移民。妻子想去有表姐在的新加坡,丈夫不愿跟表姐在一起生活,想去更有机会的古巴。虽然最终丈夫劝解妻子同意去古巴,但是妻子每天都不高兴,有情绪,导致丈夫感觉有问题要处理,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分析:
① 事实是什么: 夫妻两人决定移民;
②问题:两人各执不同想法
③情绪:虽然妻子同意去古巴,但是不高兴。情绪层面还未解决,问题仍残留。认知层面不同,深层的情绪仍在。

一个问题解卷发棒有三个层次:
①“发生了什么”的对话
② 情绪对话
③ 自我认知对话

是什么导致对话无法继续?对话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人的事情?对话当然是两个人的事情,是经同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一致观点。

P1: “发生了什么”的话题

  • 故事:每个人因为成长背景不一样,对同一事情的认知会不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事实的一面,而不是事实的全面。因角色不同,选择性注意对自己有利的部份。
    大家各持立场,首先要清晰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EG: 两个人抓住同样的信息,但对信息的解读是不一样的。通过提问得出对方的理解,更出可能有的版本。

  • 责任:在对话中会被演绎为“指责”,谁是可以生气的一方,谁可以责备别人。
    EG: 出参加一个重要的提案,但是拿错案例。事情已经发生,回来后如何跟助理谈话。
    每次谈话前,要明白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宣泄情绪,还是为了吸取教训,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常见的谈话,遇到问题,批责对方不同,而对方只是停在表层上的道歉。这样的谈话除了让双方彼此不悦,对未来警戒不起作用。
    指责: 指出谁犯了错;透过指责只是把没有抒发的情绪释放出来,但没解决根本问题
    归责: 双方探讨是什么事件导致现在结果发生
    【回顾】上一份工作中遇到问题后,J姐跟我沟通的模式:
    针对。。。事情,我想跟你聊聊,我们回顾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出现这个结果。

P2:情绪对话
问题往往就藏在情绪的背后,惟有触及情绪才能解决问题。将情绪置于谈话之外,其后果可能是矛盾双方都不满意最后的结果。

  • 情绪话题处理不好,会变成抱怨和指责。
    所有的情绪都要表达,公开诚实的,抱有好奇心去倾听对方说话。如果带有情绪的听,不会听到谈话的本质内容,还会因为情绪而曲解。
    在对话中有直观表达“情绪”的词,开心、难过、伤感、不悦、不舒服。情绪升起来时就让他流淌出去,保持理情最好的方法是先把自己的情绪抒发出去。
    表达情绪2步法:
    STEP 1: 描述引发情绪的事实。当我知道。。。的时候
    STEP2: “ 我感到。。。。+ 情绪词
    就可以轻松说出自己的情绪。 把自己和对方可能会有的情绪更在表格中。

P3: 自我认知的对话
“你的上司说出了没能让你升职的原因,而你却无暇顾及。因为你正疲于应付内心世界那场危及自我认知的地震。”

  • 挫败感来息对方的反应,是因为我不够好导致对方的反应。而事实上,这只是老板谈判的技巧,让你失去跟老板要钱的砝码。对对方反应的解读,是由自我引发的。
    ①不要把对方是否生气当作谈话成功的标准。 【对方的反应跟你没有直接联系,换一个人他也仍是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只针对你】
    ② 表达关切,帮助对方走出困境。

在谈话前先预想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因为有怎样的情绪,然后针对这引起反应准备相应的应对机制。
EG: 当你要去告知或传递坏消息时,消息是你传的,虽然只是转述,自己好象做错了事,或者委屈。其实,被告知人的难过跟你没有直接关系。

准备得越充分,越镇定——准备清单

image.png
  • 不用去控制对方的反应
  • 做好准备迎接对方的反应

作业:

  • 回顾一次高难度的谈话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