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开篇,就读到常盘大定书中的话:“墓塔壮观标志着寺门的兴盛,但从佛教精神这个角度看,不设个人独墓的时代才应该被看作真正的隆盛时代。佛教的隆盛退去,寺门的隆盛兴起,从某一方位解释就是精神上的隆盛让位给了物质上的隆盛。而随精神的逐年逝去,物质也会在某一时间瓦解”。简而言之,是内在精神与外在物质之间如何平衡、孰轻孰重的关系,对现时的国家、民族、家族、个人而言都有积极意义,且这种危机警示永不过时。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物质从匮乏到丰盛的年代,精神的隆盛的艰难成长是不是镇得住物质的隆盛的疯狂增长?通常的环境下,物质生产和精神成长,两者的难易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一样的物质,当其中带有宗教的性质时,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影响就完全不同,这部赠经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后一句“像庐山慧远和慧永,同为道安门下,名声亦不相上下,但慧远在中国史上称雄,而慧永完全被学界遗忘。任何事情都难免有幸无幸,关键在于后续是否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