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不曾想,竟一一败给现实,原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工作让你干到退休,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一定年龄都能有一个陪你到老的人,原来不是每个人在走投无路都能把那个叫家的地方当作避风港……原来,我竟独自走了这么远的路,平凡的我早已被霪没在尘埃一处。
阶段一:逃离原生家庭的压抑和窒息
我生于大山深处,年幼时,父母的非正常婚姻,让远嫁出走的母亲承担了太多的委屈,我承担了她的情绪出口,“快快长大,帮妈妈分忧”是她对我最大的期许。
后来稍微长大一些,她们的吵闹声,难以和平说好的环境成为了我的噩梦,中学假期期间,承担洗菜、洗碗、打扫等家务劳动,可能遇上了母亲的更年期,每每遇到一些瑕疵,对我劈头盖脸一顿骂,那时的我,压抑到窒息。可能情绪能量低,学校里的霸凌者嗅到了“好欺负”的味道,问我借钱不还,告诉母亲,她带着不耐烦回应称,活该被欺负。
我想要逃离,我的心、我的情绪,我的大脑,被无尽的恐惧和压抑占据着,我只能把有限的心力发泄在学习上,那个内向自卑蜷缩到角落里的我,最大的渴求是逃离和自由,我只想离那个家远远的。
直到大二暑假,终于,为了多一些社会实践并找个以后工作的城市,我第一次只身前往陌生的城市——北京。嗅到自由的那一刻,我像极了在笼子中关久了的鸟儿飞向天空。
忘不了乘坐火车到北京路上的激动、向往和期待,终于到站,我乘坐提前查好的线路到达自己找好的住所,北京沙河的一片居民区。那是在2011年,沙河还是一片荒野,零星坐落着一些商业区和住宅区,在实惠破旧的砖瓦平房里,我度过了一整个暑假。
更让我永远忘不了的是在北京第一次坐公交的经历,随着公交从沙河开入城区,从郊区到市区,从荒野到繁华,我的心也好像也在从禁锢转向自由,从平淡转向兴奋,从压抑转向畅快,闻着这自由的气息,我的心似脱缰的野马,就真的很想在此城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往后至今的很多年里,我的心再也没有像那天那样感受到那么强烈的自由感。
阶段二:自由触手可及,欲立一翻事业
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好像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追求自我价值感,我也不例外。在大学毕业后,立一番事业,成为了我最重要的事。
毕业后再次来到北京,我没有选择做本专业园林相关的工作,那时的我不想对着电脑做精密的线条轴线变成建筑的制作,眼睛徘徊于放大和缩小间,要时时校准这端和那端齐不齐,更不想常年走在建筑楼盘的工地上,指导工人种树、栽花,盖楼。
源于成长环境的单一性,我知道人际斡旋对于我来说是必须要补上的社会功课,我需要通过做与人沟通多的工作来锻炼自身的不足,加之文字工作兴趣使然,选择了在公关公司工作。源于没有经验,没有习得基本的人际情商,我基本都在碰壁,自己离职或者不通过试用期成为常有的事,在那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辗转多个公司,直到一年后,才能在一家公司稳定下来。
后来,又陆续转换了几家公司,源于不擅长向上管理,个性较方,以及工作经验的不聚焦,遇到一些卡点只能选择离职,然而到2024乃至现在,因为大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自身过往履历问题,很难再找到以往行业的工作。
也彻底意识到,作为大龄牛马,能脱颖而出实现丰厚收入回报的从来都不是像我这样来自大山深处的普通二本生,尽管我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了人大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但是在内卷、学历贬值、叠加经济通缩的当下,我改变不了什么。
就这样,我没有获得较高的职位,与之匹配的薪酬或者资源,立一番事业的愿望随着现实的重锤被扼杀在摇篮里。
阶段三:寻找情感慰藉,弥补曾经的缺憾
原生家庭不幸运的人,往往要么彻底远离婚姻,选择独身,要么追求婚姻,弥补曾经没有得到过的家庭的温暖,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以前的我是二者兼而有之,但随着在工作中事业梦的破碎和年龄的增长,开始将工作保持一个平和状态,寻找内心的诉求和弥补曾经的遗憾,给自己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年少孤僻内向的人长大后,在感情的世界中总是比较辛苦和不易,容易找不到人,我就是这样,现实中活成一个人的我想找只好求助网络。
然而,缺爱和缺乏安全感这两大弊端成为我在感情世界里渣男的精神培养皿,有人因为感情不顺通过我过渡缓解情感焦虑,不需要时突然拉黑微信;有人以恋爱名义满足自己的欲求;有人名义谈恋爱,实则是骗钱筹资;历经一身骚和起诉至法院的琐碎与内耗后,对男女关系和感情彻底没有了滤镜,也放下了自己的期待。
系列血泪恋爱史以及当代女性婚姻四面楚歌的案例告诉我:
如果你觉得自己处在低谷试图寻一丝慰藉,大概率结果会令你失望,恋爱是在美好中产生,这样的情景下极容易遇到吸你能量和金钱的吸血鬼,本来是困难模式,可能会被拉入地狱困难模式。
如果曾经的家庭不美好想要自己创建温暖的家也同样,幸福是会遗传的,不幸也是,缺爱缺乏安全感只会让自己被不好的人利用,如果走入婚姻,那只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跌落谷底,更有甚者,还会带上一个无辜的孩童。
除非真的遇到一个尊重你,本身就很好很善良的人,否则,选择婚姻真的只能更更更慎重。
阶段四:自我独立,修行和觉醒
工作被现实重锤,感情被现实重锤,人生还有何可寻,何处安放自己的心?
苏轼曾道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于我而言,是择一城,购一处房子,养一只猫。
它们会属于你,猫咪会离开,但是它的情感最为纯粹,不像人心那般。
心安,是放下我执,放下世俗对成功的定义。
人这一生,是有自己的命数的。婚姻和事业皆成功的人是少数,普通且平淡才是普通人的底色。
曾迷恋看八字大盘,结合自己的所阅所历发现,修行、觉醒才是自己的归属,毕竟,这些年,面对工作做不长久,和自己习得性无助、内耗等等精神痛苦问题,也间断性学习了一些体系的心理课程,找到了自己需要持续一生要学习的功课。
往后余生,心理学、佛学将填补空闲时间的精神需求。
当然,工作,也会持续找,找到认真做,同时探索终身副业。
至于婚姻,随缘,不强求,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