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回国的挣扎与矛盾

                          ——初读《围城》

        方鸿渐的人物形象,如果仅以他封建社会的影响或人性的贪恶来理解就没有所谓的“矛盾”与“挣扎”了。

        其实最为直接也最一针见血的矛盾即他作为两种文化冲突下形成的矛盾体。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外出留学的人甚少,国内的矛盾与外界的侵入更加加剧了社会分化程度。方鸿渐作为封建书香世家子弟外出留学,便注定了“挣扎”的后果。

        他逍遥国外,不学无术,想方设法买来文凭,首先考虑的是为了孝顺父亲;他回国后寄居周先生家,回忆自己的“订婚”,更先顾及了父亲与周先生的关系;回国后接受父亲安排的采访、讲座,也顾及父亲的面子看了一晚上的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渲染下,“百孝为先”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内西方自由主义能大幅削弱的。

        但方鸿渐又带着许多西方气息,轮船下虽身披“博士”头衔,仍压抑不住的调情;与苏。鲍二人之间无情无义但又两厢情愿的欲望;在大学演座中无真才实学却仍大秀西方见闻。。。。

        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正一点一点地侵蚀传统思想。自由还是束缚,独立还是家庭,三心二意还是全心全意?方鸿渐正用他的行动来诠释着内心的挣扎。

        他身上扔存留着一丝传统的谦卑,会因假造文凭而羞愧,又有一份大度,不计较赵辛媚的攻击。如果仅仅只是将他理解为封建时代的牺牲者,那就完全忽略了作为封建读书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气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奕竹 那艘回国的船,怕是装了不少像方鸿渐一样作假学位的人。那个时候,学位就是留学生入关的护照吧。虚荣心的发酵膨胀...
    CYyyyz阅读 3,638评论 1 3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初读《...
    海豚Shelton阅读 4,671评论 1 7
  • 方鸿渐天生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人,却因为他未婚妻的死,得到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怀着对未婚妻的一点愧疚,在国外浑浑噩...
    氺皮zxyw阅读 4,613评论 3 4
  • 所有的操作在centOS 6.5并默认使用SecureCRT进行连接的. 1.从官网下载redis: http:/...
    esileme阅读 2,642评论 0 0
  • 蝉耐不住寂寞 早先两月 树上啼唱 我们奔跑着 提前感受盛夏的炎热 儿时夏天的记忆 今年来的早一些 在人们口中 手里...
    露鸣阅读 79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