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被赋予了更为沉甸甸的分量。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强健;而政治关恰似细胞的“细胞核”,一旦失守,细胞就会异化,肌体就会生疮。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程序把关,而是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安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第一关口”。只有把政治标准立起来、严起来、硬起来,才能确保每一名新党员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守望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维护者。
政治关是把向关。发展党员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做“提纯”。回望百年党史,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复兴巨轮,之所以能够劈波斩浪,根本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熔铸进灵魂。今天,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多元激荡,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时有冒头。少数入党积极分子把入党当成“镀金”,把组织生活当“跳板”,把政治表态当“台词”,如果让这些动机不纯、信念不坚的人进入队伍,就如同在一袋白米中掺进沙子,久而久之会蛀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因此,政治审查不能停留在“档案里有没有处分”“亲属是否违法”这些硬杠杠,更要深问“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透过一纸思想汇报、一段谈话记录,看清其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真学真信还是装点门面,对党的历史是心怀敬畏还是漠然视之,对“国之大者”是心向往之还是置身事外。只有让“信”与“行”互为印证,才能让政治标准成为拒腐防变的“过滤器”。
政治关是过程关。严把政治关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的“马拉松”。从入党申请书递交的那一刻起,就要把政治标尺嵌进去。支部要当好“第一守门人”,既看一时表现,更看一贯表现;既听其言,更观其行。建立政治素质“画像”制度,把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的现实表现记录在案,把群众口碑、关键时刻的担当作为鲜活教材。上级党组织要用好政治体检“扫描仪”,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进行“五维”透视,对存在“七个有之”苗头的坚决挡在门外,对“带病入党”“人情入党”“违规入党”的严肃问责。组织部门要搭建大数据“云审”平台,打通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数据壁垒,让政治表现不再靠“感觉打分”,而是用“数据说话”。只有把政治标准贯穿培养、考察、审批、转正各环节,才能杜绝“突击入党”“曲线入党”等投机行为,确保新党员政治成色十足。
政治关更是教育关。严把不是“卡死”,而是为了“育强”。现实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政治标准理解片面,把“严把”误读为“抬高”,把“程序严”异化为“门槛高”,导致一些优秀青年人才被挡在门外。严把政治关的要义,在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人,用党的伟大事业激励人。一方面,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从党的百年奋斗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思想淬炼中解决“总开关”问题;另一方面,要把火热的实践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让他们在啃“硬骨头”、挑“重担子”、闯“娄山关”中体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一种本能。只有把“入口关”与“育人关”贯通起来,才能让政治标准既成为“高压线”,也成为“加油站”,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政治关也是责任关。新党员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各级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站位高不高、责任链条紧不紧。要把严把政治关纳入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因政治审查失察导致“带病入党”的实行“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责任,也查领导责任;对政治素质好、作用发挥突出的新党员,要跟踪培养、大胆使用,树立“政治过硬吃香、实绩突出吃香”的鲜明导向。广大党务干部更要炼就“见微知著”的政治慧眼,练就“一叶知秋”的政治敏锐,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本质,在似是而非的表态中识别真伪,真正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镌刻在每一名新党员的基因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正是党的政治建设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具体化、实践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需要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好“第一关口”,让更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干净人加入到党的行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汇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