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家做实验出事,我们该反思什么?》
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在家做化学实验,不小心发生爆炸,不仅伤了眼睛,还被迫截肢。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家长、老师都沉默了。我们一直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探索、多实践,可当好奇心变成了伤害,一切就变了味。
这个孩子其实还没正式上化学课,是靠着自己借书、上网学习,然后网购了器材和材料,试着自己在家做实验。说到底,他不是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而是真心热爱科学、渴望学习的那一类。但正是这种自发的动手精神,变成了引爆危险的导火索。
为什么一个初中生能轻松买到易燃易爆的实验材料?又有多少家长知道,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动手“搞实验”?出了事才知道,而这也不是第一次有学生在家做实验出事,全国各地都发生过类似事故,只不过这次更严重,更让人揪心。
很多学校这几天开始行动了,赶紧发“家庭实验安全守则”,强调孩子动手前要有指导、有监督,不能盲目上手。其实这些本来就应该早就说清楚的,只是我们太习惯了“鼓励孩子多动手”这句话,忘了提醒他们——动手之前,先学会保护好自己。
现在的教育环境里,实验和动手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不少学校也在推行各种“家庭科学项目”,但说实话,大多数家庭既没有合适的空间,也没有专业知识,更别说什么实验室级别的防护了。家长不懂,孩子又特别好奇,风险一下就上来了。
孩子的探索欲望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他们不愿意只做题、只看书,想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但是不能再靠孩子自己摸索,也不能靠家长临时上网检索。而是通过学校提供统一的、安全的实验套件,由机构做一些科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既保留动手乐趣,又降低风险。
也希望更多家长能意识到,孩子一时的兴趣可能会变成一生的遗憾。陪着孩子一起看说明书,一起查实验原理,可能就是最好的保护。
别让下一个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先受了伤。
——《圆爱组织》粉丝投稿
#圆爱组织##LoveLifeAssociation##守护新生命##关爱准妈妈##新生命守护者林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