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十一(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

  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


【解读】


“过犹不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中庸之道”。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注解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于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过和不及,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孔子教育学生要行中庸之道,认为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好。

      儒家思想很多时候都是讲中庸之道。《中庸》就是儒家文化的哲学思想。所以聪明不能过头,光聪明不行还需要智慧去平衡自己的聪明。过于愚钝也不行,那就要靠勤劳学去弥补不足。犯了错误要及时认识并纠正。纠正过头了就是矫枉过正,容易又走向另外一个 错误或者极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想走捷径就容易出错,选择稳妥绕弯子又总是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列举三个到五个方略去斟酌,然后选一个稍微激进点的路径去走。尽量回避因过分激进冒险而导致无法挽回的败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