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化

概念:一个人在情感上的独立程以及清晰的自我分界


一、自我分化是什么?

在理解分化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生命能量?

1、生命能量

①个性倾向:让生命体追随自己的心愿,独立思考

②群性倾向:让一个人融入群体,提高安全水平

2、生命能量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一个对彼此有情感意义的状态时,我们要平衡个性倾向和群性倾向。

(情感意义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会对另一个人的想法造成影响这样一种状态)

3、生命能量的内容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和他人投入的生命能量进行比例投入。

这些内容就包括情绪、思考、感受、幻想、言语和行为等等……

每个人对自己与他人投入的比例都是不太一样的,有的人对自己投入的多,有的人对他人投入的多。


二、为什么自我分化很重要?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跟人有联系的,自我分化水平的高低,就会直接地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任何关系都会产生焦虑,也会经历关系松懈的变化,对于亲近疏远每个人都会有所反应,所以自我分化这时候就很重要。

1、太亲密:会出现一方对另一方的要求越来越密集的这么一个情况

2、太疏远:有一方可能会觉得对方好像不太想满足自己,产生疏离


三、分化水平高低的表现

1、高分化水平

分化水平高的人多对自己投入的是个性倾向的能量。

他们对关系的依赖没有那么得强,与他人相处首先不是逃避,他们与人接触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对这人感兴趣,而他们比起水平低的人对人的兴趣是更高的。

分化水平高有三大表现:

①不会因为对方的感受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②对对方的要求与焦虑更能够接受,常常是一种开放的态度。

③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幸福最终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而分化水平低表现为边界不清与难以独自承受孤独的这样两种大致的表现。

①边界不清:无法以自我的情感与方式考虑和感受,而需要通过别人来帮自己考虑感受,甚至直接让别人考虑自己的感受

②对待孤独感的态度:觉得幸福是他人给与的,总是期待对方给与,永远也没办法满足。


四、如何分辨自己的分化水平?

1、观察周边人的分化水平

2、观察自己区分感受和思维的能力

3、观察自己更多时候是让情绪控制自己还是更多时候让思维控制自己


五、自我分化的来源

我们分化能力的来源有几个,第一个是来自于自己的敏感程度,面对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两个自我分化能力较好的人能快速适应压力和环境大的变化。

面对困难会产生许多解决办法,而不会因为这件困难反而困住自己。

第二个来源于代季传递,我们分化程度低的表现会投射到下一代,下一代认同了我们,又同样投射到下下代形成一种延续,而这种延续是不好的。

一群人结合成为朋友,或者两个人结婚,他们的分化程度一定是差不多的,否则会很难相处。

第三个来源于核心家庭的成长过程,核心家庭是指由两代人组成的一个家庭形式。

家庭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沟通,这个过程如果有重大的事件发生就会加重家庭内部的焦虑感。

自我分化能力低的人会比较容易被家庭成员影响,被家庭的慢性焦虑浸染。

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分化能力差不多的人结婚,因为这样沟通会让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模式。

这种感觉必须是熟悉的,潜意识更容易去找寻那些我们熟悉的感觉和人生模式。

自我分化能力低的人往往情感依附更强,他们会选择依赖另一个人过完自己的一生。


六、如何提高分化水平?

1、独立于父母

①经济:这种独立首先必须是经济跟身体上的独立,事实证明这一点至关重要。

很多下狠心要离开父母的人最后因为经济不能独立而更加痛苦。

②思想:有的时候即使身体离开了父母,但是内在的人生模式已经形成了。

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加以利用。

2、保持在一段关系之内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固定的沟通模式,但不一定是找寻我们熟悉的模式。

它是让我们进步的一段关系,它可以帮我们慢慢治愈自己。

3、放弃一些群性

舍弃一些影响自己情绪跟导致自己停滞不前的群体

4、提前清楚一点: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一些他人的忽略或者反对。

我们必须适应这种不适感,但不要忽略它,或许它对我们的成长是起到积极能量的(帮助我们更清楚自己对待外界产生的情绪)。

5、清晰反省自己

这句话记在心里,当自己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是: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他人?

6、提升自己,让自己尽量保持中立

7、不给自己找借口,只要这个行为表现得分化不良,就应该认识到它并且去改变它

8、知道要提升分化能力必须是一个长程的心理治疗,我们应在关系里慢慢提高自己

写到最后

我认为分化水平低的人更倾向于把社会的责任与别人共享,而不去思考自己需要承担什么。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老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是需要与别人建立联结的。

我们需要分享一些内心的感受,需要倾诉自己的痛苦、困难。

如果没有倾诉的人或物,这个倾诉对象可不可以是自己呢?

倾诉对象是自己,我们便更倾向于去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别人。

我认为只有成为对自己更加负责的人之后,我们才能对别人负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