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写给孩儿们的话(2)                         --从考生百态谈起  2017.6.9

        孩子们,考场如战场。硝烟未起,兵马已动。你会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重大考试?你会已怎样的状态投入到考试中来?你与你的考场、座位又会有怎样的对话?久经“考”(监考的考)验的我,有些话不吐不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独立


1.和谁一起

          看考场,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看考场成了家长的必须。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父母都尽心尽力地寻考场,找座位,有的还亲自替孩子坐一坐,然后心满意足地说:“就是这儿,来,坐坐,快坐坐......”有的孩子扭扭捏捏,有的满不在乎。只有家长才会感到每一次考试都是天大的事。

          也有三三两两的,欢歌一路。“你在几楼?”“哇,离这么近啊!”“咱们一个考场?!”仿佛青春时风铃在风中歌唱,青春的气息,就是这样。

          和谁在一起才是成长?与谁在一起才是独立?孩儿们,尝试着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向家长证明“我可以!”

2.用眼睛看什么

        看考场该看什么?计算一下到考点的距离、时间;找找洗手间的位置;感受一下自己的考场座位...... 这些是不是比钟表为什么不挂中间,桌子腿为什么没有人家的稳当,自己的座位是不是离喇叭远......更重要!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独立地看,独立地想,抓住关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行动力


1.询问,还是行动

        那次考试,我在警戒线内,考生在警戒线外,警戒线外有三块展板,上面有详尽的学校平面示意图、考场分布图。 当警戒线撤去,学生放行后,考生接连不断地径直走过来问:“老师,xx考场在哪?”“老师,南楼在哪?”...... 此刻,我与展板只三步之遥。询问,还是自己看看?

        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看看,用眼睛看,用脑子分析远远比问问别人可靠。要学会利用一切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虽然可能别人并不介意帮助你。

2.准备充分,还是仓促应战

        距离考试开始还有二十分钟,一个高个子小伙焦急地拿着准考证问我:“老师,我怎么找不到我的考场呢?”我定睛一看,准考证上分明写着--十中北校区(原四中)。

        孩子们,他一定没有认真看,也没有提前去看考场,就想当然地来错了考点。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充分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仓促迎战,必定忙中出错,影响大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负责


1.错在谁

        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梨花带雨而来。我看了看表,已经开考35分钟了,不用说,迟到了。女生哭诉她的不易,外地考生,舟车劳顿。可是,孩子们,你们能想象到她是如何计划的吗?九点考试,她八点零七坐上高铁,因为别人告诉她二十分钟到新乡,然后三十分钟可以到考点。她自己又发挥一下,想着即便再晚一点也没关系,因为迟到三十分钟以内还能入场,第一门自己掌握的好,少些一会儿无大碍。现实是,她慌慌张张到达考点已经九点二十八分了,忙中出错,又跑错了考场,再奔到真正的考场时,迟到考生不得入场的铃声响起又落下。错在谁?错在给他出主意的朋友?错在铁面无私的监考员?显然,错在她自己。自以为是加上轻信他人,失误在所难免。

          孩子们,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提前规划,规划不能太理想化,规划也不能过于相信别人的经验和感受。而且做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2.生活不相信眼泪

        悔恨的泪水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都有遇到。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的人时常碰到。他们往往在暴露之后哀求、哭诉,承认错误,万分悔恨。可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生活,不相信泪水。

        俗话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孩子们,做人做事要有底线,讲规则。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特别是在考场里,这儿不仅考的知识,更考你的人品。你一切的所作所为都会由自己买单。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心态


1.纠结,还是放下

          一个考生,纠结桌面不平,桌腿儿不稳,几乎倒腾了教室外所有的桌子,最后貌似还不满意;一个考生,纠结窗户开关有问题,打开会响,关上太闷;一个考生纠结空间太小,桌子前后距离不够......

        孩子们,当你进入了考场,这些小纠结千万要放下。心绪难平怎能稳定发挥呢?信心满满地应考,踏踏实实地答题,其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

        孩子们,许多人都说:“人生就是由一次次考试组成的。”确是如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从招聘、职称、到各种资格证,考试无处不在。这一场场考试,考的是不仅仅你的付出、你的智慧,更是你为人为学的基本素质和品质。

      祝你们成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