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是妻子、是情人、也是朋友。她能拿得笔杆也握得了锅铲,她是贤妻良母又是作家,她是女人心中的女人花。她就是钱钟书心心念念的季康,她是世人眼中温婉卓然的杨绛。
《杨绛传》这本书让我感动得有两点:其一,是杨绛先生与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其二,文坛双杰居然是出自同一屋檐下的夫妻;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共同心声。在他们六十三年的夫妻生活中,真的把每一天都过成了初恋般,他们相互尊重与支持,愿意为对方付出。比如杨绛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辞掉佣人,一双写作的手,开始学会劈柴做饭带孩子;钱钟书除了学业和事业,生活不懂自理的他,居然每天为夫人做早饭。怕妻子受累,只生一个女儿,这在上个世纪前叶是极为罕见的。他们的婚姻生活才真正阐释了世上最纯洁、最美好的婚姻。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始终生活在另一方的身影中;二,一方极其出众,另一方相比逊色些;三,齐头并进,杨绛和钱钟书正是如此。杨绛与钱钟书夫妇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伉俪情深。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人生路上,不管惊涛骇浪,不管命运如何摆布,他们始终休戚相关,荣辱与共。钱钟书的《围城》,其金典句子“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逃离。”,已经是都市生活的标志,似乎永远也不过时。杨绛翻译的名著《堂吉诃德》,让我想起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滑稽场景。却没想到这珍贵的翻译稿差点遭到文革的劫难。
杨绛活到了105岁,当丈夫女儿离她而去后,她没有沉沦,她继续为丈夫和女儿清理并出版遗作,她一个人活成了三个人。她将毕生的积蓄,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她不单单是一个完美的女人,还是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