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壤结构的基础理论
用结构的观念考察分析土壤环境,我们需要解决一些面临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理清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 土壤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1.1 土壤结构定义
土壤结构:组成土壤单元的分布位置及其所占有的范围。
土壤单元的排列占位与其组合所产生的形状,
它反映了组成土壤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土壤结构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还对土壤的肥力、容气量、含水量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从微观层面来看,土壤结构涉及到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形状、孔隙大小;从宏观角度,则体现为所有参与土壤形成的团聚体的形态和分布格局。
(土壤结构的本质是解决土壤结构的框架。好的土壤结构,是一个好的土壤框架。这个框架支撑出来一有效的土壤聚合体的空间结构体。象我们的房屋结构,也类似房屋的框架。矿物质体,有机质体,互相粘结成一个聚合体,这个聚合体内有孔隙,能够吸纳水量,肥料元素,活跃了微生物,繁茂生长根系。)
1.2 按团聚体形状的分类
总结出有四大类型
块状结构:土粒胶结成不规则的土块,内部紧实,棱角不明显。大型块状结构直径通常大于5cm,常见于质地黏重、缺乏有机质的土壤,通气透水性差,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柱状结构:垂直轴明显大于水平轴,呈立柱状。顶部浑圆的为“圆柱状结构”,顶部有明显棱角的称“棱柱状结构” 。这类结构多在干旱地区的心土层和底土层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下渗。
片状结构:土粒排列成扁平状,厚度较薄,多由流水沉积或某些机械压力作用形成。常见于土壤表层,会阻碍土壤通气和根系向下生长,在水田中可能影响水分和空气交换。
团粒状结构:土粒胶结成近似球形的小团聚体,粒径一般在0.25 - 10mm之间,其中以2 - 3mm的团粒结构肥力特性最佳。团粒结构内部有毛管孔隙,可保水保肥;外部有非毛管孔隙,能通气透水,具有良好的水、气、肥、热协调能力,是理想的农业土壤结构。
1.3按土壤基本小颗粒组成分类
粗沙粒体:
细沙粒体:
粉末粒体:
1.4按颗粒质量属性分类
无机矿物质颗粒体
有机质颗粒体
无机有机混合体(团聚体,无机与与机体互相聚合,粘结液体等)
1.5按物质状态分类
固体状态颗粒体
液体状态单位体积(或某种数量形式)
固态与液态混合,包裹,互相黏合单元体
1.6某些人为设定的土壤单位单元单位。例如升体积计量单位。克重量计量单位 ,化学分子计量单位。
1.7微观土壤单元
主要是象分子单位,组成土壤中所包含的分子体有多少。其中有效的分子结构有那几种。象氮磷钾,是一种原子元素,它这些元素是以某种分子结构状态被植物利用,在土壤内存在,被根系吸收,被植物体内利用构筑生物体的细胞成分。它们是以分子结构被固定和利用,参加植物体的建筑构架。
原子单位,组成土壤单元体内所含有的原子种类。
所有的土壤结构单元都涉及原子,分子结构单元的问题。
2. 土壤结构的形成机制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人为力量,
2.1 物理过程
干湿交替:土壤在干燥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土粒间的吸引力增强,促使土壤颗粒相互靠近并团聚;当土壤湿润时,水分进入土壤孔隙,使土壤膨胀,干燥时收缩产生的应力可将较大的土块破碎成较小的团聚体。这种干湿循环不断进行,有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改善。
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时体积膨胀,对周围土粒产生压力,破坏原有土壤结构;当气温回升,冰融化成水,土壤体积收缩,土粒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团聚体。反复的冻融过程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孔隙度。
2.2 化学过程
阳离子交换:土壤胶体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吸附阳离子。不同的阳离子所带电荷和水化半径不同,当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时,会影响土壤颗粒间的凝聚力。例如,钠离子会使土壤颗粒分散,而钙离子能促进土壤颗粒团聚,改善土壤结构。
胶体凝聚:土壤中的黏土矿物和腐殖质等胶体颗粒,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凝聚作用。电解质浓度增加、pH值变化等因素可使胶体表面电荷中和,胶体颗粒相互吸引并聚集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2.3 生物过程
植物根系: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对土壤产生挤压和穿插作用,将大的土块分割成小的团聚体。同时,根系分泌的黏液、糖类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能胶结土壤颗粒,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此外,多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通过自身的周转和分解,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动物:蚯蚓等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穿行、取食和排泄,可破碎土壤颗粒,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蚯蚓的粪便富含腐殖质和微生物,是良好的团粒结构材料。蚂蚁、白蚁等昆虫也会通过挖掘洞穴和搬运土壤,改变土壤结构。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质,产生多糖、蛋白质等黏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作为土壤颗粒的胶结剂,促进团聚体的形成。此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还能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状态,间接影响土壤结构。
2.4、人为力量过程
现在人为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力日益增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异。机械设备,大型翻粑农机,农药,化肥,除草剂,土壤处理剂等等方法对土壤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地表状态,土壤内颗粒结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2.5、水力,风力
暴雨降水,洪涝灾害,都对土壤结构存在影响。
新疆的沙漠是风力,水力的运动影响结果。水山产出沙粒,风加速沙粒体的运输,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沙漠土地。没有水,没有有机质,这使的沙漠流动不稳,植物不能生长。大环境缺少云雨水量环境,小环境沙粒土结构不稳,大风引起沙粒体流动。所以成为了荒芜之地。
2.6、地球版块运动,地幔运动,是地域域土壤母体的基础属性。
3. 土壤结构与土壤功能的关系
3.1 对土壤水分保持与传输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具有大小孔隙搭配合理的特点。非毛管孔隙有利于水分快速下渗,(团粒体与团粒立体之间的缝隙。),避免地表径流和积水;毛管孔隙则能够保持适量的水分,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相比之下,块状或片状结构的土壤,孔隙分布不均匀,通气性差,水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导致土壤过湿或产生内涝;而在干旱时,水分又难以保存,植物易受旱害。
团聚体内,孔隙有利吸收水分,有机体也能吸附水或肥料元素,
3.2 对土壤通气性和孔隙度的作用
土壤通气性主要取决于土壤孔隙状况。团粒结构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多,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土壤,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结构不良的土壤,孔隙被堵塞或连通性差,通气性不良,会导致土壤中缺氧,影响微生物活动和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甚至产生还原性有害物质,危害植物健康。
3.3 对土壤养分循环与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养分的保持、释放和转化。在团粒结构的土壤中,有机质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适中,有利于养分的持续供应。此外,良好的土壤结构为植物根系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根系能够更容易地伸展和穿插,与土壤颗粒充分接触,吸收养分和水分。而不良的土壤结构,如紧实的块状结构,会阻碍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水,肥,土质,空气,
4. 土壤结构与其它土壤现象的关系
4.1 土壤结构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土壤结构对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中,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小气候。此外,合理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免受破坏。而在农村地区,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居民的粮食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土壤结构不良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物迁移和扩散,影响地下水质量,进而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
4.2 土壤结构与水溶环境下的分析
在水溶环境中,土壤结构会影响土壤与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相互作用。例如,土壤结构的孔隙特性决定了水在土壤中的渗透速度和路径,进而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溶态养分和污染物的快速迁移,而紧实的土壤结构则会延缓其迁移过程。此外,土壤结构还会影响土壤胶体的稳定性和吸附性能,在水溶环境中,土壤胶体的凝聚和分散状态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这又进一步影响土壤对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能力,以及污染物的固定和释放。
4.3 新结构化的土壤分类研究
随着土壤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土壤结构分类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断层扫描等,能够更精确地观察土壤结构的微观特征,为土壤结构分类提供更详细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土壤结构在不同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变化,新的分类研究更加注重土壤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
例如,一些研究尝试将土壤结构与土壤生态功能相结合,提出功能性土壤结构分类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土壤管理和生态修复实践 。
此外,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也为土壤结构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实现更准确、高效的土壤结构分类和评价。
4.5、
4.6、
5未来土壤结构的产品化设计
5.1、土壤结构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总结现有土地结构的存在现状,优缺点。设计出新的土壤结构品种,
5.2、无机质量搭建土壤内基本单元体积。该单元体积包括有稳定的架构组成空间体积。是一个稳定的具有容纳能力的孔隙空间体积。这个小环境内蓄存有机质,水,肥,微生物,为根系提供生息繁茂的生态环境。
5.3、yj有机质
5.3.1有机质是土壤最重要的好坏标准的指标。太效果不好。不大于土壤内团聚体体积。或者等于团聚体的体积。小于土壤团聚体的体积直径。五毫米,小于5mm。与有机质含水量有关系,含水大,体积可以放大。6mm直接粉碎。如果是发酵,那看分解后的体积情况。
5.3.2有机质单元体积标准:
100mm
10mm
8mm
6mm
5mm
4mm
5.4、液态
5.5、汽雾
6土壤地块环境结构体
众多颗粒体涨停结构组合成地垄结构。地笼结构组合成一个地块结构。这个是局部地理环境结构。
大面积的种植辖区区域结构。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南方大面积水稻田地,东北大面积玉米田地,新疆大面积棉田地,水果林地,茶叶林地。长期的单一作物品种种植,规格化土壤地块管理,耕地方法,化肥,导致土壤结构单元性发展趋势,同质土壤结构退化。
61结构化的大区域环境结构化设计。
例如地膜覆盖,塑料大棚。
土地上面的大面积覆盖,属于农田地块环境的结构变化设计。
62,高标准农田,土壤结构的标准提高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发展趋势。
注解: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个宽泛的涉及,是一种意向性质的叙述。研究土壤结构,目的是解决农田土壤的瓶颈问题,开拓出一条新思路,新途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很多的东西,我们并不知晓其问题的关键所在何处,如何的解题。所以只能是广泛的涉猎可能关联的因素,是为了解决问题。
2025 06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