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 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从标题可以看出,为国选才——强调高考为选拔考试。
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
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
选拔出有思维品质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我理解的人才:要具有时代性、要全面发展,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多元智能和习得的心智取向,家长需要做的是——必须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孩子天然的潜能和创造力,才能满足新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
解读二: 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面的“解决问题”,从培养的角度是指孩子基于基础知识,拥有独特见解和意识的能力,此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分支。解决任何真正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的见解,这种见解思维靠刷题是培养不出来的。
解读三: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分别来看这四个考查模式:
价值引领——培养孩子的积极自我认知,是教养与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孩子12岁前,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放在保护孩子天然的潜能和激发孩子创造力,引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探索,积极自我认知才能被构建起来,才能形成人格的同一性。
素养导向——强化和培养的多元智能,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要有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看分数,素质提升的同时又会加持孩子的创造力。
能力为重——只有被性格加持过的潜能,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
知识为基——重视课本基本知识,抛弃偏怪等培养乱象,强调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这四个考查模式,做为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独立存在。
解读这个热点话题的同时,让我自己对教育和教养有了一些反思。
引发反思:1、强调育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都是具足的生命体,先天的气质,潜能、感官优势等等,随着我们成长的环境及家长的培养方式,孩子逐渐有了变化,慢慢形成主导型人格。
也就是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潜能和创造力。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人体系统会在12岁-14岁时自动剪辑掉我们不用的潜能,17-18岁主导型人格逐渐稳定。
在我们遇到所有初高中的学生问题时,其问题都是出现在小学阶段,甚至更小。所以国家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来源于此。如果家长没有把握好培养孩子的时间节点和方式方法,不仅没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孩子天然的潜能和创造力。
就像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看起来成绩很优秀,到高中就跟不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原因所在。
教养的主体是家庭、是父母、是向孩子注入内功;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是向孩子传授的招术。
2、强调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特的见解和意识)
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过程本来是秉承孩子的成长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各个阶段不同的能力,但被我们扭曲为只看成绩,成绩好成为我们考评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和培养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学1-3年级是习惯的培养阶段;初中是逻辑思维的培养阶段;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具备怎样的学习能力才是好的呢?家长们需要反思,而不是简单地看成绩。比如小学的时候,孩子们都学过指读,那为什么要用指读的方法阅读课文呢,家长并没有反思和教会孩子正确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孩子爱上阅读。再比如错题本,为什么要用错题本,怎么用才能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觉知呢,作为家长的我们并没有思考过。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独特的见解和意识是在培养问题意识觉知的能力时,不断生发的。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到了高中,没有这种能力是不可能考到高分。更不是简单地刷几套题,学到深夜几点就能解决的。
3、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知识为基:我的理解是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递归的能力等
这又让我思考所谓能力为重,具体指的是哪些能力呢,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在什么阶段培训这些能力呢,通过什么培养这些能力。孩子的所有能力都是八项潜能的延伸(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而这些能力在12岁之前不开发,身体的潜能就会被剪辑掉(神经剪辑-认知神经科学);剩余的能力锻炼只能事倍功半了。
孩子的这些能力又都是建立在孩子的心智模式上的,也就是后天习的。所有经过思索后决定的,都是心智的表现,包括写作业、考试、写答案、情商、逆商、德商等。
心智模式本质上是慢思维,需要孩子理解和运用自己的心智活动、心智取向、心智驱动、心智障碍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提升自己的教养觉知力能力,了解孩子的秉性、潜能、感官优势等。只有认识了孩子的秉性特质才能有方向地培养潜能和创造力,才能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家长通常认为的挫折)变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教养是门艺术,家长掌握教养的艺术不需要看很多书,和听很多讲座,需要掌握遵循规律,掌握开窍教养法则(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发挥孩子天然的潜能和创造力),不断践行。就像万物生长一样,都是向阳性的,孩子也是一样。
做教练型父母,为孩子搭建成长的脚手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孩子天然的潜能和创造力,吻合国家选才标准,即新高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