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还是“事件”管理?傻傻的我分分清楚

      时间是计量单位。

      然而人们看待时间却总像它拥有实体似的。人们总是说“时间用光了”,“时间太长了”,“时间还有很多”,但是不会说“长度不见了”,“面积都去哪儿了”。因为时间所描述的本体在人们视线之外,而长度、面积等虽然也本应如此,人们却将它们连同所依附的实体混为一谈。有变化的是描述对象本身,而不是描述所使用的单位。也许你会说“数量的变化”,不过这也是由人们自己界定的标准涵盖的。

      针对时间、长度、面积、热量等等,所谓的计量标准,是人为确立的一套固定模式,为了人们自身更方便地理解周围世界。把话说回来就是,你说自己拥有时间,或者安排时间,其实是在做算术题,而不是对“时间”所描述的那个人类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存在产生了什么影响。

      好像是一张白纸,为了更加精确地定位,而打上了横线,或者再精确一些,加上方格,甚至带上标度。你依据格子来确定在纸张上的书写位置,但方格却不应被当作白纸的原有属性啊.


格子是时间,线条是事件。别被格子困住。

      阅读《奇特的一生》的过程中,我会产生这样一个“奇特”的想法。与本书作者看到的不同,我不认为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是所谓的“时间”的记录。他不是为了安排时间,而是为了安排事件,记录的也是做每一件事所需要的精确的时间跨度。就像装修房子要量好每件家具的尺寸,才能更合理地安排摆放方式,为的是把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这让我想起来童年时最(wei)爱(yi)的积木,一堆大小不一的木块,上面涂着不同的画。每次玩积木,我要做的就是先摆一圈方形或圆形的围墙,然后再在里面搭房子,摆小人儿。每个木块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组成有规律的结构,同时还具有灵活性,全在于我对每一块积木本身的了解程度。

      同理,在我看来,这才是柳比歇夫、门捷列夫他们热衷于记录、整理和分门别类的真相。

      对每一事件精确而深刻地理解,才能合理自如地运用。

      这才是我所理解的“时间管理”的真相。


一起摆积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呈现流程: Part A 流沙海浪 随着音乐,大家就像流沙和海浪一样波动身体,缓缓向前流动。音乐停动作停,音乐起动...
    新芽118阅读 1,826评论 0 0
  • 曾经,我们也是这群熊孩子里的一个~ 当年的高考,你还记得吗? 今天的画:
    懒猫物语阅读 1,456评论 12 1
  • (一)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前呼后拥,在众人的簇拥下谈笑风生,从容不迫。 反正想我这类孤独症晚期的...
    得摩根情书阅读 3,7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