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

        如今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非常推崇“共情”,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分享。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会让人忽视另一种有价值的情绪,那就是“内疚”。

        有研究人员用一个实验来说明内疚的本质。他们找了一些2-3岁的小孩子,让这些孩子在积木旁边玩。当积木倒塌的时候,研究人员故意表现出伤心。结果发现,2岁的小孩基本都会表示同情,但3岁孩子的反应则取决于他们是否认为是自己碰倒了积木。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实验说明,“责任感”是内疚和良知的来源。跟悲伤、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相比,内疚形成的时间更晚,而且跟社会道德规范有关。社会一直把内疚看做一种沉重的负面情绪,而忽视了它的正面意义。其实,一种情绪往往跟语境有关,就算是嫉妒和愤怒,也在帮我们保持对不平等的敏感。所以,我们应该像重视“同情心”一样重视“内疚感”。

        总之,心理学家相信,内疚可以成为当今社会的黏合剂。因为它能让人们把视角转向自身,这样大家就能团结在一起。也许,善待别人的基础,就是首先要认真对待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