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四

一碗灌肠,一份乡情

内黄有个名吃——灌肠,这灌肠不像沙县的小吃、天津的狗不理、西安的肉夹馍、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山东的杂粮煎饼般享誉全国,那里都能找到售卖的,内黄的灌肠只内销,出了它所属的地级市安阳,在外面就很少见到了。

小时候不知道世界的大,以为像灌肠这样常见又好吃的东西该是那里都有的,谁知到了郑州上学,满条街的小吃愣是没有一个摊位是买灌肠的。

当时还颇遗憾,后来在一个拐巷里找到一家,很是亲切,每次去了都要和老板闲聊几句,只是没有半年老板便不干了,外面的人,知之甚少,光顾的都是老乡,偶尔来个异乡人吃几口还吃不惯,生意很难维持下去,只好撤了摊位。

我们家附近有个邻居是卖灌肠的,卖了十几年的灌肠,人称“灌肠四”,练就一副做灌肠的好手艺。

内黄做的灌肠和别处不同,无论是用料还是做法,都有差别。

肠子用的是猪肠,血用的是猪血,将猪血和面粉搅拌均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两端用绳子扎紧,放入大锅中煮,煮时是不能离开的,有肠子向上翻滚开来,要及时拿个带针的棒子扎肠子,为肠子排气,否则肠子是极易崩开的。

和血糕的做法也不同,血糕中的面粉含量较高,没有做出来的灌肠口感润滑,并且血糕是放在篦子上蒸的,蒸好后趁热及时拿刀切块,只能煎炒。

灌肠却有“筲灌肠”,“煎灌肠”,为什么是“筲”那?筲,是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桶,灌肠做好后放在筲中去售卖,由此得名,但现在盛灌肠用的多为保温桶,这个“筲”字在内黄大街小巷已经很少见到了,条幅上多写着“烧灌肠”,两个字虽然同音但不同字。

多数人来买时称:“来碗烧灌肠。”,也有说“蒜灌肠”的,这蒜是灌肠的佐料,烧灌肠盛一碗,蒜汁直接浇上。

煎灌肠是支个平底煎锅,放油炸,猪油炸出来的最香,外焦里嫩,另备碗碟,可沾蒜汁吃。

初次吃灌肠的人,多数吃不惯烧灌肠,嫌它带腥味,煎灌肠却是比较能接受,有的一吃就爱上。

邻居家有个女儿远嫁东北,多年未回家,回来时带着一个约有五六岁的小美女,小美女第一次来姥姥家,吃不惯家里的饭,却唯独喜欢煎灌肠,端着碗,爱不释手。

灌肠四常常骑着一个低斗的三轮车在附近的村庄叫卖,车上放一个湖蓝色的保温桶,旁边是一个带火的圆盘煎锅,有要的就停下来,拿个钩子从保温桶里捞上来一截灌肠,拿在手里削成薄片,或煎,或直接削到碗里,浇了蒜汁,买者在一边站着吃的津津有味。

灌肠四待人温和淳厚,走街串巷的叫卖未曾与人起过争执,可惜应了那句好人不长命,不到五十岁,得了一场急病,没两天就去世了,村里人知道后都很是可惜。至此以后,我们那十里八乡再也没有走街串巷卖灌肠的了。

现在内黄灌肠最有名当属楚旺,楚旺街上有一家刘家灌肠,生意极好,慕名而来的人也很多;还有内黄县城二医院西门对面有一家,也是老店了,都是打出来的招牌,吃客很多。

所谓解馋那管路途远,好吃不怕巷子深!这内黄灌肠是一定要尝尝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漫步在安阳的大街小巷,无论早、中、晚,无论春夏秋冬,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吆喝:“筲灌肠喽!”,驻足观看其实你并...
    万米先生阅读 4,075评论 0 0
  • 在普吉岛海边晃了两天,总有晒得黝黑的泰国本地人操着流利的中文来撩我们去坐海上降落伞。同行的旅伴蠢蠢欲动,我听到了心...
    周丽瑗阅读 2,744评论 0 0
  • 好久没写随笔了,或者说更多时候是写下了会选择慢慢删掉。喜欢用笔去记录一些日常,开心与不开心。也喜欢用文字去表达一些...
    简W阅读 1,781评论 0 3
  • 仰天大笑出门去,月光如水照素衣。 我辈岂是池中物,任尔呼东又唤西!
    灵魂刀手阅读 1,514评论 0 0
  • 《江南即景》 亭台屋宇烟濛中, 江上行舟渐意远。 微风细雨轻拂柳, 浅绿诗情萦绕前。
    蘅妩阅读 3,6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