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行动三角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行动三角形的三个环节依次是记录、排程和执行,简单的六个字却蕴含深意。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记录。为什么要记录呢?记在脑子里不是挺好的吗?用大脑记当然可以,可是大脑的记忆功能是有限的,会记漏、记错和遗忘,就算记忆力特别好,可也只是使用了大脑的低端功能,实在是大材小用。因为大脑还有更高阶的功能,那就是思考和创造,而这些功能才是工具、软件和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所以要想办法解放大脑,用外延工具来代替大脑完成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工具可以是纸笔,也可以是电脑、手机。在记录时有三个关键字:快、短、全。“快”就是脑子里一有念头就马上记下来,稍微耽误一下有可能就忘记了;“短”就是用最简炼的文字记录,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以节约时间;“全”就是任何念头都要记录,不管是具体事务还是是想法,不管是工作的、生活的、没开始的、做到一半的,通通记下来,以清空大脑。在这个环节只动手不动脑,不需要思考,更不要去评判,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当所有的事件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就有了一个清单或者叫收件箱。

        带着收件箱,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排程。排程其实就是分类加工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环节。所有的事件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有了这样的分类,我们就清楚地知道应该把时间精力用在哪些方面。然后问自己要不要做?要什么样的结果?下一步行动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思考产生四种处理方式:自己做、委托、推迟以及删除,这就是4D原则。处理的顺序是先做重要紧急的,然后再做重要不紧急的,而对不重要的事情则少做、推迟做或者最好不做。完成分类和排序的加工过程后,收件箱里的事件需要进行转移:在日历里记入有固定时间的行程,这类事件要少而精,保持严谨。在清单里,有一部分是有截止时间的事件,这类事件也不能太多,写了就要做,也需要严谨。最后剩下的是没有太多时间要求的事件,同样记入清单,但不标注截止日期,越快完成越好,有空时按情境来进行批量处理。这类事件数量较多,在时间上体现灵活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过前面的工序,我们每天就可以从日历和清单里挑选出青蛙,有了目标,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执行。在这个环节里只需埋头苦干,不需要再思考。每天先吃青蛙是最重要的,要保证要事第一。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专注力不够的人,可以运用番茄钟刻意练习,逐步提升这项能力。一开始五分钟、十分钟,然后逐渐加长时间,最后达到专注25分钟,休息五分钟为一组。完成三组休息15分钟的频率。

        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我们还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那就是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让我们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最终产生复利效应,形成螺旋式上升,这又是一个需要用到大脑的过程。所以整个执行(反思)环节是先动手后动脑。

        刚才我们学习了行动三角形,最后通过这个表格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要点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记录环节动手不动脑,只需记录收集,不要去想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关键点是快、短、全,本环节的结果是得到土豆,也就是清单。在排程环节是动脑不动手,只需进行分类,不要动手去做,此环节的关键点是保持严谨而不失灵活,结果是找出青蛙;最后在执行及反思环节,是先动手再动脑,关键点是保持专注,结果是运用番茄钟吃掉青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三红姐说叶老师又在全球教练会议中表扬了我们179班委的工作,希望我们把经验推荐给别的班级。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们6...
    Ivanlu666阅读 964评论 1 3
  •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重温行动三角形,这已是我们的第十个锦囊,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易效能的锦囊设计有了一定了解。还记...
    海菊阅读 1,145评论 0 4
  • 1/100 红丽 时间管理100讲 第一课 1/100 自从14年在uc浏览器上,看到了战隼老师的博客,后来就在网...
    中驿的丽丽阅读 2,290评论 1 9
  • 说话的时候,你的眼睛 每次都忽闪忽闪地看着我 像是要急迫地说话 我说带你去旅行 你的眼睛开心地朝我笑 像一个会说话...
    小诗鸽阅读 2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