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清淨慧菩薩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侯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指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具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演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行,地狱天官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清净觉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这一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佛的境界,到达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的。《六祖坛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在这里则说了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也就是说佛的境界在我们的心里,他没有具体的样子,没有具体的方法,你心中觉得佛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幻化,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佛的境界的存在,佛的境界只是佛陀为了演说方便而假名的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叫他是佛,也可以称之为菩萨,什么称呼都是可以的。当你假名的东西全部消失,你追求的又是什么?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佛说,我们的妄念烦恼都是无始而来耽著五欲,那么如何才能够脱离?只有离照立觉,所谓照觉,都是我们心中的意念幻化的种种无明念头,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是一种让我们耽著在尘世中的种种幻想,我们必须脱离出去,才能明白这些念头就算是好的也是一种执念,就相当于有人立志求道,却依然执着于有和无等等境界中。那什么样是超脱?大概就像金刚经说的,度化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无量无边众生可度,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境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确切的说,我是于宝宝上小班的时候,开始步入家庭主妇的行列。每次当朋友问起,“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我...
    生活回音阅读 3,746评论 1 4
  • 突然有些心疼,为那个樱花少年,那个爱笑的,爱吃糖的少年,那个爱玩的,爱小孩的少年,那个坚强的,不想别人担心的少年,...
    雪and落阅读 1,105评论 0 1
  • 昨天,见过导师,心情好转了许多! 在导师的引导下,似乎为纠结很久很久的心结找到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是对“我”与“别...
    艳滨阅读 1,157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