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够优秀,只是不够自信!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大大咧咧的,而且唱歌唱的特别好,可是一到关键时刻让他上台表演,孩子就总是很紧张,要么不敢上台,要么上去唱的时候声音很小,完全不是平时的样子了……

其实,我们会看到很多本身很优秀的孩子,或许他们本身很有潜力,但就因为那一丝丝对自己的不确定,不自信,他们屡次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逃避,放弃去尝试。

面对不自信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

接纳孩子的挫败感

家长可能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别哭了,哭什么哭,不许哭!”、“你再哭你就自己在这吧,我回家了!”、“你怎么胆子这么小,有什么可怕的呀,你看看人家都不害怕……”

父母要接纳孩子被否定时的真实挫败感。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可以有负面情绪的。

然后,父母要帮孩子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比如,孩子遇到挫折了,情绪很不好,这时候你不要和他说别哭了,说你不喜欢失败了就哭的孩子。

而是要抱一抱他,让他知道,就算失败了你也爱他。

再比如,孩子因为怕失败不愿意尝试的时候,你要理解他,等他平静以后,跟他一起讨论,从这次经历我们能学到什么?

要让孩子知道你们的关系是安全的,这样他才更愿意去探索世界。

提升自我觉察力

来看这样一个场景,童童的爸爸给童童和乐乐出算数题,让他们俩抢答,童童总能抢到并且回答正确。

乐乐的爸爸看到后,就帮乐乐开脱,说乐乐在幼儿园还没学算数,所以答不出来。

本来乐乐玩得挺开心的,但听到爸爸的话之后,就突然变得很不高兴了。

在这场景里,爸爸之所以帮乐乐开脱,是因为他觉得比赛就是要争第一,乐乐一直答不上,自信心肯定受到了伤害,所以才替乐乐辩解。

乐乐本来没把答题当成一回事儿,他之所以情绪不好,是因为感受到了爸爸的想法,体验到了爸爸的挫败感。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为了避免孩子自卑做的一些事情,反而破坏了孩子的自信。

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就是当你觉得孩子被否定时候,要想想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孩子的情绪。

我们认为的很多的否定可能未必是否定,而是内在对于自己不接纳不满意的一个投射。

所以,当我们想去保护受挫折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辨别自己是否产生了这种投射。

帮助孩子合理归因

是否还记得你儿时的一次比赛,你取得了不错的名次,你认为这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你很开心,给了自己极大的肯定。

不久你又参加了另一次比赛,但这次你的名次并不理想,你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因为这次运气不好呢,或者是自己能力不足还是考试太难了而已?

简尼尔森曾在她《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面对世界,孩子有很强的感知力,但是他们缺乏对这个世界的解读力。”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一种更合理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这个理论表明,对成败归因的认知对一个孩子来讲很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可控的努力,那么他就会积极寻求更多更有利的方法,来增大成功的可能性。

这种合理归因的思维方式将为孩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孩子明确自我认知

回到开头那个场景,为什么孩子明明唱歌很好,但就是不敢上台唱?因为孩子对自己唱的如何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他强调,客观地自我认知是个人能力恰当发挥的前提。

对自己的评价失衡会影响潜能的发挥,一个人社会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的取决于自我认知的能力。

明确的自我认知是自信的前提,而自我认知的确立在学前期尤为重要。

所以,有时候不是孩子本身不够优秀,而是缺乏自信,但缺乏自信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

愿每对父母都能成为孩子自信人生的引路人!

愿每个家庭都能成就孩子自信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星期一的早上,困难地起床。今天第一个日程,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辅导课,每组要演讲各组的题目。哎,头天晚上搞那个六十多兆...
    阿德伍兹阅读 4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