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是“谁”惹怒了我们

生活中总是有些事情让我们不开心,甚至很生气。

比如孩子磨磨蹭蹭不写作业,放学回来就打游戏,比如工作中被客户“刁难”。

比如孩子要你陪而你还有一堆事,老公却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管,比如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却被领导批评没干好......

想起来还有好多。

生活中的平常琐碎让我们既无奈又无力,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曾写过:“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常想一二》中将这一观念赋予了现代意义。

强调心态的调整,使“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常想一二”广为流传。

可是那件事情不会因为不想就不存在,那份情绪也不会因为不想就会消失。

长期压抑情绪的影响

有时情绪来了,连你自己都会提醒自己克制一些,克制就是压抑。

而长期压抑负面情绪不表达或处理,会对心理、生理甚至人际关系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层面,长期压抑情绪会让人“反刍思维”(反复纠结于负面事件)。

导致无助感加剧,研究表明习惯性情绪抑制与心理健康问题显著相关。

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如因为小事失控愤怒)。

或者因为白天在单位受了气,晚上莫名其妙的冲着家人发火。

总是否认真实情绪会让人逐渐忽视自己的需求,产生“我不该有这种感受”的自我批评,降低自我价值感。

在生理层面,压抑情绪会持续激活身体的“压力系统”(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失眠、免疫力下降、消化问题等慢性压力反应。

研究发现,长期抑制愤怒的人患高血压、冠心病概率更高。

情绪压抑与慢性疼痛(如偏头痛、背痛)和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有关联,因情绪压力会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

在人际关系层面,总是隐藏真实情绪会让人难以理解你的需求,导致关系疏远。

例如,伴侣间“冷战”往往比争吵更伤感情。

压抑的情绪可能会转化为消极抵抗(如拖延、冷嘲热讽),破坏信任和合作。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开心的情绪

先来看看大脑的运作机制。

每个人脑中的神经元数目相差不会超过1%-2%,所以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是由神经元数目决定的,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

一个人在出生前脑中的神经元几乎全部准备好,出生之后,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都会使脑中建立新的神经元网络。

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会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

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的更快、更有力,多次之后就成了习惯和本能了,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

每个人在这日复一日的经历体验中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内心规条,对事物就有了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判断。

没有两个人从出生后,见到、看到、感受到的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内心规条一样。

其实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人们内心的信念系统,外在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内在的信念系统才是决定因素。

就像是母亲今天出门到稍远一点的超市,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走错了路,加之之前路不熟也走错过一次,回家后很难过,担心自己会不会得老年痴呆。

而我却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我也有过走错路,忘了事,却从来没想过会不会变得痴呆。

但其实,母亲年龄大了,身体的衰老会让人很无助,加之周围的人也有这种情况,所以她会多想,在她那儿她是对的。

难过的情绪真实的反应了是她的想法。

我们生病会发烧,发烧是症状,不是问题,问题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炎症,也可能是因为重感冒。

情绪也是“症状”,不是问题,它只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了。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不写作业我们很生气,愤怒是我们的情绪。

情绪背后是我们认为孩子玩游戏是不对的,应该先写完作业再玩,所以我们生气。

可生气没有用,怎么说怎么做孩子才会听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看到孩子哭着闹着,老公却什么也不愿意管,你生气的情绪提醒你需要和老公沟通,他是否可以分担一下。

当然沟通的时候不是带着情绪说,那会适得其反,如何更好的沟通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情绪主要来源于我们的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养成的应对反应模式,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调整改变它。

如何管理情绪

通常人们处理自己情绪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隐忍不发,前面已经谈到这样对自己身心的伤害。

二是发泄出来,可是容易破坏关系。

三是转移,使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想,要“常想一二”,可是情绪不会因为不去想就不存在,通常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会发现这些途径很难完全处理我们的情绪,好的做法是:

首先要保持觉知力。你要随时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明白情绪来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的信念系统。

同样让你生气的那个人也有他的信念系统,他和你不一样。

比如一个客户无理取闹,你简直不可思议,生气的想这个人怎么会这样,但你知道那是他的认知,在他那儿他是对的,不是因为你,也不光是因为发生的这件事,你无法改变。

了解这些,你是不是也就没那么生气了。

其次,学会表达情绪。看似简单,但我们往往是带着情绪表达,而不会表达情绪。

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感受,感受背后也都有一个观念或者想法,去觉察一下。

孩子饿了哭闹不止,粘着你,你要去冲奶粉但分身乏术,看着躺在沙发上“不作为”的老公火气直往上冲。

你愤怒的背后是无力,是需要对方的帮助。

那你需要表达出来,也许你会想这难道用得着说嘛,他没长眼睛嘛。

对不起,他也许真的没注意到,或者觉得孩子哭闹很正常,你不是正在哄着呢嘛,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或者就是懒得动,那更需要去表达了。

总之不要去想他“应该”怎么样,而是要不带情绪的去表达你的需求和想法。

第三,试着用用“ABCDE”理论。它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用于识别和改变导致情绪困扰的非理性信念。

A代表引发情绪反应的外在事件或情境,B代表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评价或信念(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信念)。

C代表由信念B直接导致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出B是导致结果的关键。

D是通过理性思考挑战非理性信念,E代表新的认知与情绪效果。

举个例子:A“同事在会议上否定了我的提案”,B“他一定是看不起我,我永远得不到团队认可!”,C情绪:愤怒、沮丧,行为:疏远同事拒绝合作。

D“他上周还称赞了我另外一个想法”“一次否定不等于全盘否定,可能是意见分歧”。

E新信念“分歧是正常的,我可以进一步沟通完善方案”,新行为“主动与同事讨论修改方案”。

这种转念的方法会帮你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当前的事情。

第四,不断提升自己,增加智慧。因为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当它们改变了,同样的事情出现时,我们的情绪状态便有不同。

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成长,提升自己的认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做不到也一定要学会翻篇的能力。

即便是知道,我们仍然无法做到,也允许接受自己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允许接受当下自己的状态。

发生的那件事情、那个人真的让人很生气啊,愤怒的情绪像一把小刀插在自己的身体里令自己不适,你可以找一种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然后放下、翻篇。

别在往后的很多个日子里,想起那件事仍然气愤不已,那就是自己拿起“那把刀子”(那件伤害你的事)往自己身上戳。

改变并不容易,但当我们看见,改变就开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序言 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给予孩子充分尊重、整体接纳和更多选择。...
    卓萍法皈阅读 1,043评论 0 1
  • 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若不是因为完成任务,我断然不会读这般累人又烧脑的书。 这是一本关于NLP的书,作者李中莹先生...
    如雪ww阅读 4,413评论 0 6
  • 写这篇文章是我站在情绪大师们的肩膀上,看到了以前未曾了解到的领域,加上自己对情绪管理的理解,形成了这几千文字,分享...
    Fisher_Shang阅读 1,400评论 0 6
  • 【一句话推荐】 我们无法否认情绪的力量,也无法否认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两位著名心...
    YOLANDA_7314阅读 1,714评论 0 0
  • 萨提亚模式和自我成长 第1部分 萨提亚模式和自我成长 第2部分 爱自己 在你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关系很亲密的人,TA...
    鱼和大象阅读 5,350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