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信息输入质量自评】
目前,我阅读碎片信息主要是以下3种情况:
1、上班的公交车上,因为车程较长(1个多小时),中间无需换乘,一坐到底。这段时间,作为整块时间,我主要还是用于学习、阅读、写公众号。比较少的情况,会用来刷公众号。
2、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就餐时,如果大家没有进行交谈,开始进入各自玩儿手机的状态,我会打开公众号刷一刷。
至于朋友圈,已经关闭多年。这部分的干扰很少。
3、晚上睡觉前,偶尔会打开阅读。
主要关注的公众号类型也有3种:
1、科普类
2、电影类
3、逗逼搞笑类(但也不是口水文,而是稍有研究的亚文化逗逼文章)
总的来讲,公众号阅读会成为我作为闲暇,或者填补碎片时间所做的事情。每天占据的时间不多。如果需要改善,那么应该是每天晚上的整块时间,还是要留出来,要么留给睡眠,要么留给更整块的正式阅读。
【效法大师】
1、庄子。
庄子实在是一个热血的人,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活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庄子的逍遥,其实极端严格,就是要我们把所有不逍遥的事情都戒断掉,然后,便能够不得不活得逍遥。是非常严格的训练方法。让人不要生气,不要辩论,不要在负面的思维结构圈里打转,不要过于强调ego这个自我,而是要努力体悟self这个活在世上的自我的感知……告诉我们幸福的不同段位,让我们每天努力精进,从身边做起,从努力成为一个达人开始,长养心力。
此外,庄子的语言表现力,实在太强。语言历经2000多年,依旧被人们使用,说明这2000多年,这么多的人,都没能比庄子说的更有力,表现的更好。
2、张仲景。虽然生前无名无钱,但死后,一本《伤寒论》成了后世所有学习中医人的最好的入门工具。书中一个简单的药方,如果凭借普通人,努力300年,也未必能参透药性与人体的奥妙,然后创造出来。这种超凡的感知力,究竟从何而来。一本伤寒论,只讲了一半,但是,剩下一半没有讲的病理推论,只要前一半学明白了,后面就会自然拥有了推理的能力。张仲景教的不只是中医知识,还是思维。给人的头脑底层,种下中医思维的源代码。
3、台湾JT叔叔
JT叔叔是研究中医的,同时研究庄子。将身体调理和心理调理统合在一起。他大学学习的是日文,同时兼修心理学。所以从中医上,读了很多本是出自于中国,但后来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却又在中国失传了的日本“汉方医学”,能够更本源地追溯回古代中医的风采。从心理上,庄子给出的很多心理问题解决方案,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相佐证,比如右脑逻辑力、左脑感知力的不同分工,与庄子关于开发左脑的功效等等议题,使得所有讲述的内容,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读书如此,实在是榜样。
【关于1生读完1000本好书的计划】
JT叔叔每年教一次庄子,每次教庄子,与前一年相比都有进步,截止到2018年,已经是他学习研究庄子的第22个年头。
所以,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所以,1000本书,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每个人其实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在最近这一年学习庄子、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反而感受到,如果能找到值得读一辈子的书,可能反而是人生中的一种大幸。
也许换一个角度,读1000本好书,和读1本书1000遍,并产生1000次不同的感悟,也许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也许,后者,更难。
【朋友与信息流的质量】
和有些人在一起,就是觉得精彩、有启发。但是和有些人在一起,就是觉得枯燥无味。这可能取决于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有一个追求什么的心。信息流也是一样。
一个人的偏好,如果已经比较成熟、具象,对于那些没有营养的,自然会弃如敝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而阅读品味,恐怕还是基于精神追求。
【信息流评价】
我目前对自己的信息流总体质量评分:4.5分吧
总还是要有可以提升的空间的。但总体来讲,以我现在的精力,时间安排,我基本上可以很自信的说,我没有辜负自己的时间,没有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