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之徐爱录读后感三20170723

昨日,学友对“知至善即知格物矣”发表理解:要从物是什么来切入。心学中,物是意之动,是“心”的映照之像。因此,格物其实是格心,格的自己的心,“行”的越多,心产生的物就越多,格物过程可以去的私欲就越多,离良知就越近。

确实让我感觉到学友的理解更进一层。就如徐爱所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先生亦谓之“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由此便知:物是意之动。如事亲、事君、仁民爱物以及视、听、言、动等若是意之所在,便皆是一物。

先生所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似乎也就有了丝微之悟:意为心发,心发为物。

再有,先生言格物是去其心之不正,以穷理,存天理,也就知道格物的过程是去除私欲的过程。

受益匪浅。

今天仍有不明就理一节,请学友点评:

先生说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让初学者去做“生知安行”事是做不来的。根据先生所言将初学所做顺序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一是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这一层未与天见,是初学者的开始吗?

二是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这一层尚与天为二,是达到贤的境界吗?

三是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这一层已与天为一,就是达到圣的境界了吗?

这也许是心说所学境界的进阶,尚不知对否?《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是否也是此意?而且这每一层次的理解,也确实让人头疼不能自拔。

所幸悟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良知不假外求”应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之意吧,不过,先生不只是指出性本善,而更指出“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一心得也许可以让我不至今夜无眠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卷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王阳明的门人钱德洪于安徽宁国水西精舍刊刻《传习续录》(在此之前,钱的同年曾...
    大珊老师阅读 2,452评论 0 8
  • 经历了快速扩张的一年,共享单车用户总量破亿,摩拜、ofo两大巨头DAU也已经达到数百万,如此的发展速度,真的不难理...
    喻拓阅读 705评论 0 49
  • 早晨起床还是很晚,习惯晚睡,一会写完简书就睡,起来洗漱,就回家去取钱了,还提前把压岁钱给了,这倒是个小惊喜,不过我...
    空青少年阅读 188评论 0 0
  • 我觉得闲鱼是一个可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物质欲望的网站,比如电器产品,因为电器产品基本上用一年,就会以半价发布在闲鱼,这...
    boom0113阅读 359评论 0 0
  • 一直想每天写点什么,却一直把那些本应该记录的文字,却让它随着岁月在心底流失,不由的,心底还是会升起一点黯伤。今天早...
    荷叶圆圆阅读 2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