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部分广州人才知道的美食!越秀海珠白云番禺都没有!

听说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海珠区、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朋友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

这是什么?

白云区的朋友说:“没见过?”

番禺区的朋友说:“这是艾糍吗?”、“粉果吗?”

海珠区的朋友说:“甜的还是咸的?”

花都区的朋友说:“蒸汤圆?”

增城的朋友说:“家乡叫糍。”

潮汕的朋友说:“一种白色的粿?”

韶关的朋友说:“麻薯?”

东莞的老师说:“鹌鹑蛋?”

佛山的朋友说:“不就是汤圆吗?”

江门的朋友说:“糯米糍吗?”

梅州的朋友说:“这是叶子饼?”

深圳的朋友说:“一种团子?加了艾叶就是艾草团子。”

(地方排名不分先后)

是青团吗?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一开始是用来祭祀的,现在成为了特产小吃。

是汤圆吗?

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

是糯米糍吗?

有些地方也叫糍粑。广东地区的糯米糍是指荔枝的品种,而小吃的糯米糍是指糯米包着各种馅料。糍粑的做法:糯米浸泡三、四个小时,用旺火蒸熟,倒入石臼里,将米饭打成糊团,捏糍粑,甩到放黄豆粉、花生粉、芝麻、食糖等调料的盆子里,不断滚动,当洁白的糍团沾满了粉料后,一粒粒糍粑颜色变成淡黄,软韧适中,香甜可口。

是艾糍吗?

番禺的很多朋友应该知道艾糍。

我很喜欢艾叶的味道,艾草味甘、苦、辛、温,有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

艾糍就是用碎艾叶混合糯米,形成墨绿色的皮。里面的馅料自由发挥,有咸有甜。吃起来有很清香的艾叶味道。

那它到底是什么?

团(粤语读音跟这个字音调有些像)

糰(我的小学同学打出了这个字,我觉得是对的)

它是怎么做的?

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底下垫着的蕉叶,一个是糯米皮,一个是馅料。

它不是汤圆、不是糯米糍、不是麻薯,也不是艾糍、粿。汤圆一般有花生蓉和黑白芝麻的甜馅,而“糰”有甜的也有咸的咸。

材料

竹编的蒸笼、煤气、水、锅、蕉叶、油、糯米粉和馅料。

蕉叶

香蕉叶子裁剪(去头去尾),浸泡,洗净,热水煮软,当然也可以重复利用。

甜:把花生炒焦香,去掉花生衣,碾碎或者打碎,或者用坚果碎洒入砂糖椰丝或者椰蓉;红豆绿豆加水加红糖或者砂糖(红豆红糖,绿豆砂糖或者冰糖)煮绵成沙能捏出形状,置入冰箱冷藏,拿出捏成小圆备用。

咸:腊肉切丁炒香撒入花生粒;眉豆(白豆)煮软搅烂,拌入香菜葱花和肉末;花生炒香碾碎加盐也是可以的。

馅的做法有很多,我只记得我们家做过这些。

接着用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捏成小块块。压成小饼,裹入上面的馅,包紧锁边,搓圆,不能有开口。大小比超市卖的汤圆大一圈。

组合

“糰”表面不用糊油,但是两个“糰”之间连接处需要沾上一点油,尽管蒸熟了后还是会粘在一起,夹开一个,另一个就会像芝士一样“拉丝”。接着蕉叶表面糊一层油,防止黏连。把它们排在上面,两个“糰”之间留一条缝,注意要把蕉叶上下两边包着它们两遍,如上图。

然后蕉叶贴着蕉叶,排满整个竹编蒸笼。大火热水蒸食物二十分钟左右,然后就可以热辣辣出锅啦。

软软又黏黏的糯米团子,夹带着些竹子叶子的清香,中和馅料的甜腻或者咸香,一口一个,好满足。如果不趁热吃掉,表皮很容易风干变硬,但是加热一下又香气扑鼻了。

来尝一口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