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1、以自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自我轴心”的窍门,我是主角,而不是物品是主角。

“这个物品能用”:物品是主角

我要用这个物品:我是主角

当物品是主角:断舍离

考虑物品是否应该留下,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应该是物品。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从打开我的衣柜开始,有若干件,其实一直挂着,但是并不想穿,扔了可惜,一直的处理方法是先放着,万一哪天能派上用场呢。从此刻开始,我现在不要用,那就扔了它!

2、清理扫除的整体概念

扫除:收拾、整理,打扫

收拾:筛选物品,断舍只有彻底收拾了,才能进入整理和打扫。

整理:移动物品,收纳、分类,收纳术在这一阶段才能进行

打扫:扫、擦、刷。

收拾,先从筛选开始。比如衣柜,先把所有的衣服放到一起,选出自己当下就要穿的,和一定会穿的衣服。有一些衣服是肯定不会穿的,还有一部分属于待选区。那么就先扔掉不会穿的。待选的衣服,可以思考,但要果断地做出决定。

断舍离的过程也是筛选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接着进入分类整理收纳、以及打扫的过程。

3、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其实自己不用的东西,占据着物理空间的同时,也占据我们的大脑空间。每当收拾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思想斗争:留着还是扔掉?留着吧,堵,难受;扔掉吧,浪费,可惜。

纠结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损失,时间上的损失,管理上的损失,还有心情上的损失。

4、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不止一次犯过这样的错误,每次清理东西都家庭别的成员开始。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的许多东西,不是必要的,既然不是一定要有,那就扔掉。而我自己的东西,都是经过挑选而买来的,不能舍。

而真正要做的,先不要去管别人,高高兴兴地收拾自已的东西。别人的东西由别人作主。

5、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物品一味增加的状态达到了饱和,人们开始领悟,舍与得的关系。

6、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相”的世界与意识世界

人的住所状态往往全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更多地了解看得见的世界,以让自已变得更好,这就是断舍离的宗旨。

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

扔掉多余的信息,就能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7、“可惜”的两种含义

“可惜”这种感情,是让物品成了主导者,是“珍惜物品”的代名词,也是对物的执念。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当选择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向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

给还是觉得“扔不断”、“没法送人”的你

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已。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已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