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休学的认知
上午休假一边带娃一边听了昨晚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分享。
因为我外甥厌学,老师建议请长假去做心理治疗。但是除我之外的家人都接受不了请长假。――姑且不论最近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但是终归向好的方向在发展的这个趋势说明我外甥可能心理问题不严重,也姑且不论老师的建议是否正确,我现在想谈谈对“休学”的认知。同时,我还要强调一点:认同“休学”这个概念并不代表就要去执行“休学”这个行为。
刚才听到尹建莉老师在书中讲到,有个爸爸,给女儿休学三次,只为让女儿安心读课外书,因为成绩优异,跳级两次,15岁就考上清华大学。
我注意到了休学三次只为安心读书这件事,和学习成绩还不错这个结果,我觉得休学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我把这个故事顺便讲给姥姥听了,倒不是说我俩能够决定大宝要不要休学,事实上我俩都已退出对大宝吃喝拉撒外的事情的决定,此刻我讲给姥姥听,只是拓展她的认识:哇哦,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操作。
二,对阅读的认知
作者花大篇幅连续几节从各个角度论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的收获可以说是震撼性的。我只知道读书好,但是不知道原来这么好!我昨晚跟我妈一起包饺子的时候就顺便讲了一些,阅读的好处,和引诱孩子爱上阅读的方式――不是生硬地直接说,读书吧,或者要求式的,或者变成任务,今天读书了吗?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诱惑。也讲了那几个反面例子。
我妈是反对孩子读书的,总是扬言要把我的书卖破烂。我给孩子们买绘本也被她天天叨叨。好在她只是嘴巴上唠叨几句,倒不会真的给我卖破烂,也不会真的强行制止我们读书。可能这只是她发泄心中怨气的一个借口而已吧。
讲完之后,我妈暂时认同了我的观念。我也特别强调了那句话“你想让孩子喜欢什么就去诱惑她,你想让孩子讨厌什么,就去强迫她。”我倡议接下来对大宝的支持,我们所能做的,1,多鼓励,少批评。2,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诱惑她多阅读。3,多给她干家务的机会。
三,对干家务的认知
我妈不是很懂让孩子多干家务活的意义。我说:“妈,你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过年,我过生日,你说,孩生日,娘苦日。我就想炒几个菜,露一手,弄一大桌子像模像样的,孝顺你一下。但是每次你都说,太脏了,太累了,不让我干。”
我妈想想说,“我不记得了。”顿了顿,说:“农村老家里那么脏,又不像现在住楼房,干干净净的。”
“可是,小孩子想干活,想讨好大人,想试试自己的能力。你从小没妈,不想干也得干,不得不干,所以你没体会过小孩想干活大人不让干的难受劲儿。只要能让我们干活,脏也高兴,累也高兴。”我终于能够在谈起这一块儿的时候不再充满愤怒。
我妈哦了一声,好像是我终于让她听到了这句话。小时候为了干活,我吼过,哭过,闹过,我妈始终不理解,她就是不舍得让我干活。及至二十多岁,发现我比同龄人少了很多干活的经验,生活的常识,我恨过,愤怒在我胸膛里好多年。那时我就暗暗发誓,等我有孩子了,我就做个懒妈妈,让孩子们多干活。用武志红老师的话说,小时候没有达成的愿望就会变成一种执念。既是执念,也是纠偏。我类似的纠偏行为很多,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不要矫枉过正。
以前面对我的“指责”――都是你不让我干活,所以现在不会干活。我妈立马进入“防御”姿态――那是你本来就笨!人家谁谁谁怎么那么会干!会不会干活是自己心里出的!自己笨别怨我。
你看,我想让她明白要多让孩子们干活,但是我用了指责的方式,她自然就紧急防御,结果是我又多得了一个自己笨的证明,我急得跳脚,我越是想证明就是因为你不让我干活所以我才笨,她越是防御的紧――自己笨你怪谁。最后都是我败下阵来,混身是伤。“就是你笨”“你不值得被认可”“你不值得被爱”“我不喜欢这样笨的你”“我不喜欢指责我的你”……一把把刀子扎进心里。
我的初衷是希望给孩子们争取干活的机会,最后演变成对我的批判!
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变了,我看到了她的不容易。我不再愤怒,不再为过去的伤痛哀怨。
我继续说:“所以我太理解两个孩子想干活的心理了。我以前就想了,我有孩子了我就做个懒妈妈让孩子们多干活。”说的我俩都笑了。
“让孩子多干活,他们在干活的过程里能锻炼大脑思考能力,对学习有帮助,她还有成就感,成就感多了,她心里就有能量去面对上学这件事。”
“哦。”我妈似懂非懂。不过,再没有防御。
晚上我洗完衣服,跟大宝说:“你要帮我一起晾衣服吗?”
她一听有任务两眼放光,兴奋的答应。
衣服甩干好的时候,我正在给草莓讲绘本,大宝喊我:“姨,你不晾衣服啦!”
我说:“晾啊,我需要等一会儿,我在给妹妹讲绘本呢!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让姥姥把杆摇下来,把衣服拿出来,你自己就可以晾了。”
一会儿,她跑来充满得意的跟我说晾好了。
这种情况下,姥姥以前的做法就是责备我指使孩子,这次什么动静都没有,看来是她心里接受了让孩子多干活这件事协助大宝把衣服晾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