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顾之前自己的个案,也是一直承诺在“上岸计划”群里和大家做分享,一直还没有做的事情。
其实过去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我也一直很好奇自己为什么没有静下心来回顾发生的这一些事情,并不是觉得没有必要,反而觉得非常重要需要记录下来;并不是不敢去面对,反而有一些力量推动着我要去做些什么;并不是没有时间、并不是没有要分享的主题目标、可是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我还没有准备好记录下这些过程的时候,其实时不时的就会拿出来反问自己,为什么呢,到底为什么呢?
直到今天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看到了一座从没有见到过的巍峨的高山,他那么雄伟和壮丽,我对他充满了好奇,更被他的景色所震撼,可是要怎么描述这座高山呢?怕是我的语言,只能描述出我眼中看到的,太有局限性的一点点,这整座大山的冰山一角。而那些看到我描述的人,也只能从我描述的,再去想象那座山的巍峨。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如何体会得到呢?
或者如果我词不达意,他可能还会问这座山真的存在吗?你描述的是一座山么?
是的,迟迟未动笔,我怕我表达不出
现在,我准备好了,尝试着做一些表达。
2022年8月,疫情稍微的平稳了一些,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向单位请假去山东烟台龙口参加小物件疗法高级三阶段的学习,一开始去的时候我就带着一个明确的议题,那就是我的空间幽闭症,还记得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这个症状是在7-8年前,一次坐火车的经历,大概是坐着火车,要去青岛看望温先生,当时买到的是一张卧铺,上铺。
就在那个晚上,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空间幽闭症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是一种焦虑、是一种焦躁、是一份惶恐、是一份担心、是一份恐惧、更是一种绝望,觉得下1秒就有可能窒息而死的感受。恐惧到绝望,想要跳下火车的心都有。
这种感觉是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其实当时并不知道空间幽闭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后来通过上网查各种资料才知道在狭小的空间里所引起的这种恐惧就叫做空间幽闭症,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很多的人死亡并不是因为受伤或者是流血,而是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得不到解救,空间幽闭症触发,最终恐惧而死。
那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新名词。当了解到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在怀大宝期间在房间里憋气,不舒服,晚上焦虑到睡不着觉,大冬天的凌晨都会跑到楼下空旷的马路上转圈。怀孕期间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在五六百平米的空间,都会感受到这种压迫感。
再次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场景,有两个记忆特别深刻的场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玩耍,大家都从一个废掉的下水道里面钻来钻去,玩的不亦乐乎,记忆中的场景,是我站在旁边内心有一丝犹豫,刚做好心理准备,想弯下腰试一试,看到下水道狭窄,幽暗的一瞬间,一股恐惧感立刻袭来,我好害怕。我害怕自己被夹到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前进不得后退不了,单单是看一眼那个狭长的通道,我就已经体会到到自己被夹在那个空间里窒息的感觉了,一个小孩子,玩是她最大的天性,可是那个时候我已经对这种狭小的空间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另外一个场景,也是一群小伙伴玩游戏,两面墙之间有一个狭小的空间可以钻过去,钻过去之后,后面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一些野葡萄、牵牛花什么的,大家都喜欢采摘的植物。大家都钻过去在里面玩耍,我的角色是站到外面等待他们出来之后给我一些采摘的果实。同样的,当我站到那两堵墙前面时,我立刻拿到自己被两堵墙夹在中间挣扎着出不来的那种感受:恐惧、绝望、挣扎。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那两个记忆,其实也是空间幽闭症的表现,只是当时不懂,包括怀大宝的时候,那个时候也不懂。还以为是产前焦虑。
空间幽闭症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苦恼,某一段时间,他单单是在一些拥挤狭小的空间内会让我感受到恐惧,比如说坐封闭的长途巴士、比如说坐飞机,比如说火车的卧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症状越来越严重,他会随时的袭来,而且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比如晚上睡觉前,不明原因的,恐惧感说来就来。或者在盖上被子的时候,被子盖到脖子处就会有点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只能刻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起床看会儿书,或者刷会儿手机,或者去客厅走一走才,能把这种感觉消除掉,或者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摸摸她的小手小脚,尽量让自己不去想不去感受那种感受,而且他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还会伴随着憋气。
所以这次去线下课程,我是带着这样一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和健康的很大的议提要去处理。
就在去往烟台的路上,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甚至都产生了一个念头就是我要不要下车,真的很害怕,上火车之后我还几次三番的找来乘务员确认一些车厢的安全,其实那个时候我是很希望有人可以陪我说说话,转移注意力,缓解一下我焦虑的情绪。包括到了龙口入住宾馆之后,晚上睡觉时同样地把被子一盖,那种恐惧感立刻袭来,我不得不坐起来,几次的去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努力平静下来。这是一份太大的困扰了,我一定要找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有这个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