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 ‖ 独钓翁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廿七期【一人独钓一江秋﹒隐士高人】

1

十月,皂口壁下皂口滩,半江红叶半江天。

一块七八丈高的巨岩突兀在淦江之中,迎浪而立。巨石四壁如刀砍斧削光滑无棱。奔腾而下的江水撞上巨石,白浪滔天,绕石而行,在石壁下方卷出巨大的旋涡。这便是千里淦江人见人惊船遇船抖的皂口壁。

“老表哥哎……”“嘿哟嘿哟……”

“把到劲咧……”“嘿哟嘿哟……”

“拉过滩嘞……”“嘿哟嘿哟……”

“歇下肩嘞……”“嘿哟嘿哟……”

……

阵阵雄浑的淦江号子中,一艘旌旗招展的官船鼓着帆逆流而上靠近了皂口壁。

滩流湍急,纤夫们前俯的身子几乎触地。

突然,官船滑入旋涡,侧斜欲倾。粗大的纤绳被扯成弓弦,一众纤夫踉踉跄跄被拖向江水。

“快撒纤!”纤头急忙大喊。

一截枯枝天上飞来,纤绳应声而断,纤夫们栽倒在江岸。

偌大的官船,瞬间被旋涡吞没,折帆沉沙。端的是“千里淦江十八滩,皂口滩是鬼门关。”


晨晖乍启,雾锁秋江。

皂口壁上观音阁本是佛寺,阁外垂钓的玉虚却是一袭皂色道袍,手中一根墨翠的竹杆伸向江面,独钓无边寂寥。

“师父,早课做完了。”十四岁的怀智蹦出阁走向钓翁。

玉虚回首,见到徒儿身后的少年,“江鱼儿,夜里又宿在寺中,你娘知否?”

江鱼儿居于江边鱼村密溪潭,与小道士怀智同庚,两人素来交好。

“昨日坤朔,寺中香客最盛。我们村中几名水鬼都曾来进香,见着我了,回去自会告与我娘。”

“呆会儿有香客来了,江鱼儿你便坐了顺水船回去,免得你娘操心。”观音阁四面环水,与世隔绝,却有专门接送香客的索渡。


江鱼儿并不知道,他先上山查看狩猎陷阱再回村的举动,救了自己一命。

他只是觉得在外玩了一整天,手上若能拎只麂子或兔子回家,对娘更好交代。

他没想到,娘已经不在了,被人斩杀,就死在床下。

全村人都被杀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没留一个活口。

密溪潭被屠村,鸡犬不留!

埋伏在村口的两名士兵也没想到,他们守候了一夜的少年,会从村后山上下来,又悄无声息退回山中,一路狂奔去了观音阁。

“师傅,密溪潭村,没了。”江鱼儿见到玉虚,只喊出这句话,便晕了过去。


2

密溪潭村前小草坪上,蜷缩着五六具尸首,那是村里“靠水吃水”的水鬼们,昨天刚去过观音阁敬香的那一伙。

玉虚蹲在水鬼尸首旁细细打量:先捆后杀,审过。“单丫绑”、“双八结”,绑俘虏的手法,军中惯用。

白光一闪,两道影子从身后斜斜袭来,一刀一剑,左右夹攻。

玉虚墨竹挥出,杆首一条肉眼难见的天山蚕丝已缠住左边士兵的脖子,竹竿轻轻一带,士兵人头凭空跳了起来,一股鲜血旗花自脖内冲出,冲得这人头在半空中翻了个身,远远滚落。

鲜血,雨点般洒落在右边士兵头脸身上,他两腿生生打住,眼睛圆睁,不眨不闭。

是不敢眨。因为,空中的血花还未落地,那条蚕丝又缠上了他的脖子。

“说!为何屠村?”老道人悲愤的声音中,杀意滔滔。

“数日前,王府有条船在皂口滩沉了。”士兵的两排牙齿,像北风中的一树枯叶,抖声飒飒。

“昨日,司库校尉奉了王命,领哥儿几个过来查看,却听说几个水鬼下到沉船上捞了几个箱子。我们赶到蜜溪潭村时,他们已经开了箱。”

“箱里装了什么?”

“都是伏远弩和横刀。”

“为掩耳盗铃,就屠村灭口?我黎民百姓,在尔等一班鹰犬眼中,竟是蝼蚁不如!”玉虚怒道。

“是王府之令。宁王私购军械,这等天大的密事,岂能泄漏?”

“可偏偏漏了个少年,昨夜不知何故,不在家中。故校尉大人命我二人今日一直在此守候,见人即杀。”

“就凭尔等这般土鸡瓦狗之辈,行这鸡鸣狗盗之事,也想夺这大好江山?呸!”

收杆,飞血,蜜溪潭村依然是死一般寂静。


夕阳西斜,一穹秋日暖阳倾泻入河,映亮了两岸五彩斑斓的山色。

皂口壁顶,钓翁独坐,手中一根墨翠钓杆钩住了一江秋色,目光却乜斜于岸。

岸边官道黄尘漫卷,十来匹健马疾驰的马蹄,如密雨敲窗战鼓擂鸣。

白首钓翁突然一声清啸,如寒潭龙吟,长袖飞卷,身形自江中岩顶箭一般射向官道,一袭道袍衣袂飘飘带起一阵急风,落在地上却轻如浮羽稳如泰山。

一彪骏骑十余人,腰悬刀剑,铠甲明亮,战马额首有个醒目的“宁”字。

“老道士,你想干什么?让路!”领头司库校尉拔剑在手,剑指玉虚。

“蜜溪潭是尔等手笔?”声音低沉,字字如闷雷。

“老匹夫,你是什么人?”校尉惊惧扭曲的脸已是答案。

“妇孺何罪?竟招尔等屠村?”

“他们见了不该见的东西!”

“哈哈哈,好一班歹毒的鹰犬。”玉虚气极而笑,“今日,你们也见了不该见的人!贫道今日要为蜜溪潭全村八十余口老少讨还公道!”

杆动,血飘,头颅落地,战马卧路。

上十名骑士无一人看清了玉虚出手,司库校尉已人马俱亡。

恐惧,像夕阳橙色的光,完全包裹了他们。他们的心,他们的脸,他们的手,全部沐浴在彻骨的寒意里,无法动弹。

残阳如血,官道无声。


3

三日后,宁王仓促举事,起兵反叛。

南淦巡抚举兵平叛,两旬,三战,擒王,扫灭叛军,平复天下。

“师父,那南淦巡抚皆因闻报,先机早占,方得从容应对,大获全胜。我等为何还要避迁?”

“傻孩子,江湖,本在山水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