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我就是一个小小的教书匠

“不是我们赋予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是事情本身自己就有意义,事情生命力越强,自己的人生越有意义,上帝就离我们越近。”                                        ——李善友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三个石匠的故事:

相传山脚下准备建一个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眼中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几十年来一直为管理界所津津乐道。最现代的理解,似乎与“愿景管理”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也就是说,管理者的责任是要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必须围绕企业要实现的美好愿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处理好短期行为和长期战略之间的关系,才能利用理想的感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到底是哪个石匠好,我们以前听过的都说第三个石匠好。李善友教授说,其实不然,应该是第二个石匠好。

为什么?

因为事情被做好了,事情本身就有了意义,有了生命。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控制我们做的东西,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反过来它们的生命赋予了我们意义。

这和混沌研习社的前身“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最早的由来有相通的地方。

“颠覆式创新”最早是善友教授在中欧创业营讲的一堂课,后来就有听了课的企业家学员提议,这么好的课只自己听不行,还得让公司里的更多的中层听到才行,不然不好执行,所以自组织的“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就诞生了。

一年前,善友教授决定放下一切,倾其一生,办一所全新的互联网大学——混沌研习社,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这个愿景其实并不是被制定出来的,我想这个决定也不是善友教授早早规划好的,而是在做了近两年的创业创新超级大课后生长出来的。

就像乔布斯把产品做到了极致,然后苹果产品才生长出了独特的意义和精神。

就像王东岳先生认为作品本身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样,所以才有了隐居终南山20年成《物演通论》一书的精神。

就像李善友教授说的“你可以睡我,但不可以睡我的课。”

今年李善友教授反复在讲两个词:非连续性和第一性原理。

非连续性,就是千万别用过去的经验来思考未来,世界的演化不是遗传而是突变。

但是突变这玩意儿没方向,怎么把握呢?

这就得靠第一性原理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找到赛道。

每个创业者,起点不同,特色不同,但是你只要稍微有点儿规模,就必须开始思考 ,你到底是要满足哪一种市场需求。

创业降至一维唯剩产品,每个人与世界万物连接的也只有产品或作品,做好顶级好“课”成为了混沌研习社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善友教授说:一切光环都是涂了金粉的“驴屎蛋”,我就是一个小小的教书匠。

以上内容转载自混沌研习社北京分社(ID:HundunBJ),有感于混沌一周年李善友讲话。

想要约善友教授聊聊吗?登录大咖说APP,立刻约见吧!


大咖说是一个基于共享经济模式,连接公司和专家的新型顾问平台,致力于构建中国顶级的行业专家库。原则上,专家入驻标准是35岁以上、从业经验超过十年、公司职务VP(副总裁)以上,欢迎符合条件的您申请加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看来,当下多数互联网营销的实质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一群月薪一万的人教一群月薪五千的人如何过月薪五万的生活;...
    小召大叔阅读 168评论 0 0
  • 蛙声、虫吟和蟋蟀声,甚至 远处一些参差不齐的狗吠,同着 晚风牵来的无平仄的嘈杂 全都挤进这一泓寂静的夜色 暗流涌动...
    甘树林阅读 1,034评论 2 6
  • 一直很喜欢写作,期间也尝试过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每次一动笔就感觉思绪滞宥,脑子里只有片段,像是浮在水面的气泡...
    6b8af7441be1阅读 1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