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 小力班104刘亮  柏亘伤寒1

1.1伤寒学

      伤寒学,中医临床理论的奠基石,伤寒学是以一切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本中医学科。《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体系基础,历代医家所研究的对象。明清时期医家另立新说。今时伤寒之内涵与外延已非初时之本来面目,今日伤寒学是以六淫外感,以风寒居多所致的外感热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病症脉治理法方药以及由此派生而来的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中医发展必经产物,历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伤寒一词首见于《内经》有病因概念,后在《难经》中始作病名不排除广义病的概念。

病名:伤寒

广义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凡风寒暑湿燥热兼之六气自外而中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者四时之中皆谓之伤寒。伤寒是外邪侵袭人体之后疾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一种疾病。

1.2.六经:

始见于内经,脏腑经络开合枢,气化学说五运六气。伤寒论中无六经一词,金宋时引用于伤寒学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承袭了六经的基本内涵,六经概念明确成为了三阴三阳所代,为历代医家沿用代表人体脏腑之经络。由于经验理解不同及实践体会之异,又赋予了不同内涵,又有了六经脏腑之说,六经经络之说,六经气化之说,六经病变之说,六经形成之说,六经阶段之说,六经症候之说等等,极大发展了伤寒论学术,也因此伤寒学中六经概念难以明确,内涵与外延层次难以界定。

1.3六经 六经病 六经辨证

六经是张仲景继承内经六经认识之上,经过历代医家发展而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生理概年。六经为人体生理结构相互关系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相应的高度概括,其脏腑经络和气化的综合。在这一整体的系统内根据人体结构关系的不同特点,又划分出伤寒六经系统。每一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

六经辨证是一个诊疗学的概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外感疾病,源于《内经》热论,刺疟篇,刺腰痛篇,厥论等。六经辨证以六经所属的经络阴阳气血的生理作用功能及相互关系为基础,结合中医整体的恒动观念,根据人体正气之强弱病因之属性病势之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症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从而讨论其病变之部位、症候之特点、受累之脏腑,寒热之取向,邪正之消长,预后之良乐并根据确定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调护措施等。因此六经辨证是辨证之指导纲领,也是论治之指导原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924评论 0 33
  • 胡希恕先生认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八纲六经”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具体来说: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
    九味甲子阅读 6,375评论 0 4
  • 绿皮火车在轨道上四平八稳的行驶着,沿途风景略过,放眼望去,全是青色。 小九儿常常说,他最喜欢的颜色就是绿色了,总说...
    小楫轻舟浮不浮阅读 163评论 0 2
  • 家乡的夏天 在鸟巢里聒噪 田野上 摇曳着清凌凌的乡情 娘的额头 挨着庄稼 浇灌着希望 …… 夏鸟的嘴 最是多...
    雪木阅读 182评论 6 11
  • 王巽看着路边的烤肉摊,想起他第一次吃羊肉串的时候,虽然这么些年过去了,当时的酸楚现在想起依然忍不住落泪。 那会儿,...
    期期艾艾的舌头阅读 37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