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5.8:三弟子孔门贤人,各有长不知其仁

公冶长篇第五8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啊。”孟武伯再问(子路是何等样人)。孔子说:“仲由嘛,可以让他管理大国的军事,只是不知道他仁否。”(孟武伯又问)“冉求怎样呢?”孔子说“冉求嘛,可以让他作大夫的家臣总管。只是不知他仁否。”(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处理国家的外交事务,只是不知他仁否。”

【注释】 

1、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即孟懿子的长子,孟子的五世祖。“为政篇”第6章曾记载孟武伯问孝。

“子路”、“由”,即仲由,字子路。

“千乘”,一“乘”为四匹马拉的战车一辆,加百人兵力配置。“千乘”就是千辆战车,加四千匹马和十万兵力。在诸侯国人口只能以百万计的春秋时期,“千乘”绝对是大国才可能有的军力配置了。

“赋”,古代征兵员及修武备皆称赋。“治其赋”即管理军备。

2、“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求”,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周文王后裔,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29岁。冉求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任季氏家宰。冉求亦曾率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取得胜利。后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

“邑”,此处是指大夫的采地。

“千室”,即千户。古时人口稀少,能有千户人家已算得是大邑了。

“家”,古时称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为家。可有战车“百乘”,兵力配置万人。

“宰”,是卿大夫的家臣总管。

3、“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赤”,即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公西赤长于祭祀、宾客之礼,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为孔子出使齐国。

“束带”,意为整肃衣冠。

“宾客”,“宾”指贵客,“客”就是普通客人。“与宾客言”,意指处理外交事务。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分别评价了子路、冉求和公西赤,认为他们分别有军事、内政和外交才能,但对他们是否达到了“仁”的标准,孔子却均避而不谈。在孔子看来,此三人虽然各有所长,但在仁德的修养上,却仍有不足,故曰“不知其仁”。在孔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能得到近乎仁的评价。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在孔子看来,仁道至大,仁德至高。曾子作《大学》,篇首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仁道”的终极目标,可见其所行不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