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助力人生的,大部分都不是卷面上的分数。而是分数背后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知识加工能力。
具备自学能力的孩子,是能力迁移的高手。大部分的学霸是一科好,科科好。
本质的原因就是能力的迁移!
管理大师德鲁克森曾断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孩子们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始研究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学。
怎样才算自学?
真正的自学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出发点是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比如最开始就单纯想考100分、为了超越同桌、为了得到老师表等等,都可以成为目标。
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比如,今天要记住20个新的单词、要解决计算慢的问题等等。对自己的今天要解决的事情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怎么学,比如,如何最快记住这20个新词,如果又忘了,怎么办?
实验过多种方法,走过弯路,最终定下的最优路线。如此,形成思维闭环、行动闭环,才是自学的最终目的。
不要觉得孩子小,懂啥!他们比你想象的聪明的多,你看他们玩起手机游戏来,都不需要教的。
课内知识的自学培养
课内的自学可以见缝插针安排,不追求啥啥都要做到,能完成50%已经很好了。
1.语文:根据自己的弱项,我们选择自学作文的提升。刻意每周拆解一篇满分作文的结构,收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形成作品,提交老师批改。
2.数学:假期自学下学期的知识,画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
3.英语:大部分都是自学,因为课内太简单(教材改版前)。采用“学+练+考+讲”的模式,每天进行,不求量,坚持才出效果。每天的目标要清晰到背哪几个单词。即便做不到,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课外知识的自学培养
1.专注力训练:自己播放器快速听一篇短文,限时回答短文中的问题。坚持100篇短文!(专注力训练的效果,会直接在计算中很快体现!)2.自学思维提升:一周解决一个思维问题,形成“问题—解决—分享—出题”的思维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