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一颗希望的种子

俞敏洪写自己北大毕业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留下来,因为他们当时是国家分配工作,他觉得无论怎样都会比留在北大当老师好,他暗暗祈祷,结果他偏偏就留下来了。

从北大走出去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

他自己算了一下,他说穷一生努力也追赶不上那些从小就扎下根基的大师们,比如王国维,现在的钱文忠等,他再看身边的导师,他说差不多能一眼看到自己几十年后的状态,对他来说,他看到了已知,他说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他想给自己活点不确定的东西,我理解为这是希望,或者是说是改变的种子。

他离开北大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会做出新东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赚钱,攒够钱去美国。最开始是组织几个人一起去外面代课,后来就一步步走出来一个新东方。

我想到,他说的这些,我们每一个人是否也可以套在自己身上想一想呢?

我在想自己的时间怎么用,我有时候会问自己,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吗,你想过怎么给自己在心里种一颗希望的种子,然后用行动来浇灌它发芽渐渐长大。

结合这些我自己行动了什么?

做到自律。

这些天我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不愿意早起,拖沓。这两天我思考很多,我想改变,先把早睡早起这个习惯养成了再说。

每天临睡前我还会抽一点空读弥太郎等关于思考的书,最有趣是他说,想象力的尽头是创造,我还只停留在能读懂的阶段,但不知怎么用起来。也是他说的,看一个人是不是自律,问他每天几点睡觉就好了。

深有启发。

比如俞敏洪说的不要去过一眼看到头的人生,而是要给自己一个出口,一些未知,带着好奇去探索,我说这是在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但是前提是,我们想要这样的自己,就先做到自律。不然,思考不深入,选择不能独特且有价值。

因为除了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我还一直和一群人在走,我们互相鼓励,每每看到她们取得成绩,从心里由衷欢喜,我也想做一些尝试,去触碰自己的能力的边界,去激发自己的可能性。可是每天的时间就只有这么多,如果一直再如过去的这些日子任期混沌,你该怎么用行动去支撑这些可能性?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早睡早起。这样做也不会一时半会就有效果,但只要持续,就一定有用。

弥太郎讲思考,讲什么样的思考和创意能带给别人持久的幸福,而不是一时很欢喜,他说能做到这些的关键竟然还是和一个人有没有早睡的习惯有关。

我也想在心里给自己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可是怎样好好浇灌它,让其茁壮,需要我有能带给别人持久幸福感觉的思考力,由这些指引我行动,而想要做到,我们说是自律,弥太郎说要先做到早睡早起。

与你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女人们,我终于把微信公众号(sthlwcy )整出来了。选了树头花落这个名字,取自树头花落未成荫这句诗...
    花花的樱花阅读 3,214评论 3 1
  • 今早,有美女微友给我留言:“詹老师 ,您每天都坚持写作,每天都有那么多好文章给我分享。请问,您是做什么的?” ...
    詹大年阅读 3,051评论 0 0
  • 刚刚看完丢丢的简书文章《扔掉》,最后一句话是“没有衣服了,真自在。 我在打赏里附上了六个字儿:没有了,真自在。 这...
    晏某人阅读 3,2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