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的本质是个体对未来产生的不确定性。所以,不确定感等同于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自感精神痛苦,并且显著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那么这种焦虑可能就是病理性的,就需要接受专业的帮助。
本文所探讨的焦虑特指病理性焦虑。
焦虑症状常见于多种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化症状和失眠等。正确应对焦虑症状,对痊愈有很大的帮助。

针对焦虑症状的调整主要从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来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策略:
1.降低期望值。
人们经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在焦虑的调整中同样适用。
森田疗法认为,人的期望值和焦虑成正比,也就是说,期望值越高,焦虑感就越强。
所以,适当降低期望值,是应对焦虑的重要技巧。
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1)降低期望值,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人生也不再努力。森田疗法认为,人人都有生的愿望,只有跟随生的愿望去行动,才能让精神世界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才能不断产生新的体验和领悟,才不会被念头和情绪所束缚。如此,人的心理才是健康的。
所以,降低期望值,也就是降低对行为结果的期待。人生中该努力的部分还是去努力,但是对行动的结果不要太执着,要学会顺其自然。
(2)制定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目标太低,对个体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即便达成了也不会觉得开心快乐。目标太高,无论如何努力也做不到,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就会变得抑郁消沉。
有些强迫症朋友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越努力越挫败,越努力越自卑。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期望值太高了。他们给自己预设的目标太高,即便很努力也实现不了,无法实现自己就更焦虑,更惶惶不安,就更加苛求自我。他们陷入了完美主义的陷阱。
追求完美→制定过高的目标→无法达成→挫败、焦虑和恐慌→更加追求完美
2.和焦虑做朋友。
接纳焦虑,就是停止和焦虑作斗争,学会和焦虑做朋友。
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它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对个体的适应、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解决焦虑,但焦虑又永远解决不完,由此带来的绝望和疲惫感,才是焦虑症患者的核心困扰。
单纯的焦虑是每个人都应该承受的,也是能够承受的。但为了消除单纯的焦虑,你拼命寻找各种方法,可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焦虑。人们在这种无休止的精神内耗中苦苦挣扎,这个才是最痛苦的,才是最核心的焦虑。
和焦虑做朋友的结果并不是消除焦虑,而是学会和焦虑和平共处,不再把焦虑当成是异常的反应。
3.多和焦虑待一会。
接纳了焦虑,并不意味着焦虑会马上减少。因为焦虑有惯性,它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
很多人在接纳了焦虑以后,会急切期待焦虑可以快点消失。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焦虑下降的更慢,因为你依然在对抗它。
接纳焦虑意味着,承认焦虑的存在是正常且合理的。接纳焦虑,并不是要改变焦虑的强弱、大小,而是原原本本保留它最初的形态。
如果你感觉接纳焦虑难以理解,可以将它替换成“承受”或“忍受”。这样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在操作上没有任何障碍了。
因为接纳焦虑的过程,是让焦虑继续作威作福,继续折腾你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是不舒服的。
所以在接纳焦虑以后,要保持耐心,不强求它马上可以消失。你要把心沉淀下来,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看电视、做家务、带孩子等。
4. 要相信自己很安全。
焦虑症不仅包括焦虑的情绪,还包括认知症状和躯体化反应。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个体陷入焦虑症状时,大脑会制造很多灾难化思维。
例如,长期焦虑一定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不解决焦虑,焦虑会跟随自己一辈子;惊恐发作会让自己失控、发疯,这太可怕了........
一旦你认同了这些想法,你就一定会回过头来,继续关注并解决你的焦虑。这样一来,就前功尽弃了,又陷入对抗焦虑的恶性循环之中。
实际上,当焦虑症状来袭时,脑袋里所有的想法都是骗子,都是在吓唬你。
你始终要相信一点,你一直都很安全!
所以,当可怕的念头出现时,要及时觉察,尽量不跟随或分析它,同时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发生、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