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以役其德丨《天运》章二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商大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yǐnɡ),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

解:

本章记述了荡向庄子问“仁”的一段对话。

在荡的观念中,仁是人是仁,仁以亲为基础。对此,庄子提出“至仁无亲”的观点。“顺”着庄子的思路,荡又推出“至仁不孝”。(至仁→无亲→无爱→无孝)全文梳理下来,荡与庄子的分歧在于:荡认为亲则爱,庄子认为无亲则大爱。

儒家以家庭伦理为根本,认为家族成员是天然的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而稳定;在维系好家族关系后,可以推及开来,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对血缘关系的“天然”又进行了性善论的改造,表现为标榜仁义。在文本看来,“去之远也”。作者指出的“敬孝易”“爱孝易”“忘亲难”直指儒家的“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不过,文本的立意没有停留于此,而是直至“忘我”“忘天下”。

最后这两忘是道家至人的境界。按照常人的理解,“我”“天下”都忘了,何以“利泽施于万世”?(“利泽”的主体都没有)细细辨析,常人的理解有相悖之处。既然前设“我”“天下”皆忘了,又怎么冒出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呢?所以,文本所说的“忘”仍可以沿用前面章节中“虚静”解释。并非说“忘亲”就不管不顾父母了(这样的话,说到底是没忘记),而是要纯化天然之情,自然而然对待父母,以至忘记父母子女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610评论 0 1
  • 第一次见流川,就觉得这样的男子不好相处,浑身散发着阴冷的气息。如同天上的玄月,孤傲,冷寂。流川的出现,让樱木遇见了...
    小李talk阅读 4,572评论 2 2
  • 熟悉我的人都会觉得美凡还算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人 不太熟悉可能会觉得这个姑娘不太好惹,嘿嘿 两个人怎么能够快速建立感情...
    美凡阅读 2,790评论 0 0
  • 燕地开草花,赵客疑来家。 顿生一帆情,遥寄华灯下。
    鸿怡轩阅读 2,642评论 0 0
  • 稳定的工作真的好吗?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权衡 周六早上,我从学校打车出去办事儿。不知为什么,滴滴叫不到...
    王树义阅读 9,408评论 1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