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曾发起过一项调查,想研究底层家庭有哪些共同特点。
结果表明:底层家庭的相处模式,大多是指责多于体谅,抱怨多于支持。
遇事相互指责,相互埋怨,把对事的争吵上升到对对方的攻击,一味的执着于谁对谁错的家庭不在少数。
人和人之间,尤其是家人之间,就像牙齿没有不碰舌头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整日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相互消耗的家庭很容易被锁死在底层。
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在说到:我们都希望从家人身上获得两个价值:
一种是物质价值,即生活中给到的物质保障,另外一种是情绪价值,即相处中能否带来愉悦感。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真正拖垮一个家庭的并不是贫穷,而是无休止的争吵与内耗。争吵的最终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家庭分崩离析。
01 小事怄气,大事无能
《珍妮姑娘》的作者德莱赛说:“容忍和体谅,没有这两样东西,家庭还算什么家庭呢?” 可惜的是,这正是许多家庭所欠缺的的。
一点小事就争论不休,几句话就开始相互埋怨,一言不合就翻起陈年旧账,
凡事都爱锱铢必较,不懂得宽容和体谅,这样的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热锅上的蚂蚁》里讲了一个故事:
主人公卡罗琳总爱为一些小事对家人大发雷霆。
女儿弄脏了房间,儿子忘带了课本,丈夫回家太晚,都会被她劈头盖脸的训斥。
有一次,她在准备晚餐时,招呼大家帮忙,丈夫和儿子正忙着打游戏而无动于衷,只有女儿不情愿的过来摆了下碗筷。
她不但不夸女儿,反而反唇相讥道:“你就做这么点事?” 女儿赶紧很委屈,和她顶了几句嘴,遭到了她更猛烈的责骂。
当遇到大事,如叛逆的女儿离家出走,儿子性格软弱,夫妻两人除了争吵却一筹莫展。
生活的磨盘本身就很重,家人之间再相互加码,任谁都会被压垮。
家庭不是斗兽场,家人也不是非要一决高下的角斗士,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相互包容,相互体谅,家庭这艘大船才能越行越稳。
杨绛和钱钟书是一对令人羡煞的神仙眷侣,两人的婚姻生活,平淡而愉悦,默契且宽容。
钱钟书虽然是个大文豪,但生活方面却略显笨拙,于是杨绛主动承担了家庭琐事。
每次做错事,比如把台灯弄坏了,他都会很紧张的跑到杨绛身边说到:“我又把东西弄坏了。”,宛如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杨绛总是很体贴地安慰道:“没事,我会修好的。”
钱老虽然厨艺一般,但心疼辛苦的妻子,总是早早的起来为杨绛准备早餐,烤面包,煮鸡蛋,热牛奶,每一份早餐中都满怀沉甸甸的爱意。
两人的感情也在日常的琐碎中越来越恩爱,越来越默契。
家庭和谐的秘诀就是:少翻脸,多翻篇;少怄气,多包容。
02 相互指责,彼此埋怨
《增广贤文》里有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你之心恕人。任何事情最怕带颠倒过来想,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你伸出去的手指就会慢慢放下。
当你用一根手指指向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遇事相互指责,彼此埋怨只会让双方陷入激烈的争吵,无尽的内耗。
《童年》的主人公阿列克因父亲早丧,跟随外公一家生活。底层的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鸡飞狗跳。
外公的生意不行,就指责外婆不中用,料理不好家人,让他分了心伤了神。
外婆自然不甘示弱,但凡有点不顺心,就对外公破口大骂、
就连阿列克的舅舅也有样学样,为了家产大打出手,头破血流。
最后,外公的生意破产,母亲也死于肺结核,阿列克最终沦为了流浪儿。
谁都不是完人,谁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横加指责,肆意谩骂,不仅不会让对方心服口服,只会招来更加激烈的对抗。
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人类更倾向于欺负比自己弱小的生物,一个家庭里最弱小最无助的往往是孩子,受伤最深的也是孩子。
家庭,从来不是吵架的地方,家人也永远不是出气筒。
把指责化成劝说,把埋怨变成关心,遇事退一步,发火前静三秒,学会先低头,家庭才能更和谐。
林语堂个性自由奔放,他的妻子廖翠凤温文尔雅。两人结婚后,廖翠凤很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而林语堂则崇尚自由穿搭。
每当两人要为琐事争吵时,突然就“熄火”了,因为每次林语堂都会先认错。
争吵是两个人的事,当一个人停止,另一个人也不好再继续去了。
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场所;家人是用来爱的,不是发泄不满的。
彼此妥协,才会让日子越过越顺。
03 一味打压,从不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感虐待”,它是指一方以打压,贬低,嘲笑或忽视等方式削弱对方的自尊心或自信心。
而被打压的人渐渐的会怀疑自我价值,变得自卑,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最终成为对方口中的那个“无能的人。”
《出走的决心》的人物原型苏敏,自打结婚后长期被丈夫打压,丈夫否定她的一切,在物质上控制她,精神上贬低她,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且认为理所当然。
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也吵过闹过,但始终无法得到丈夫的理解。在一次肢体冲突之后,医院医生建议她去精神科,结果被诊断出中度抑郁症。
得知她病情的丈夫依然冷若冰霜,苏敏产生了逃离家庭的想法。打定主意后,她准备好了必需品,开始了全国自驾游。
两个月后,有媒体关注到她,“56岁阿姨逃离家庭自驾游”一下成了网络热点话题,她也一下成为了流量网红,她的故事也鼓励着更多在婚姻中受伤的女性。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无独有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说自己获奖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妻子。
亲人之间最伤人的话并不是污言秽语,而是:
你看人家XXX,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
就凭你,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你肯定不行,别白日做梦了。
你这次是走运,以后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折腾什么?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的二爸孙玉亭不仅自己不求上进,好吃懒做,还打压一心想靠劳动改变命运的孙氏兄弟。
当孙少安带领父老乡亲帮助它们收玉米忙的不亦乐乎时,孙玉亭夫妇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孙少平年轻气盛当场与二八起了冲突。
丢了面子的孙玉亭耍起了无赖,要去山上活埋了自己。在被活埋的过程中,嘴依然不老实,讥讽道:
“一心想端国家饭碗,我就看你就是吃黑馍的命,心比天高顶个屁用,你就是个农民。”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家人好,只能用打压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与心虚,自己的灯不亮,就想着如何吹灭别人的灯。
你是否听过螃蟹定律?一只竹篓里放着很多螃蟹,但凡有一只螃蟹往上爬,其他螃蟹立马会把它往下拉,最终都被困在了狭窄的竹篓里。
《非暴力沟通》中提出了沟通四步法,分别是:
1.观察,观察客观事实,不做任何评判。
2. 感受,向对方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批评。
3. 需求,明确表达你的需求或期望,寻找契合点。
4. 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而不是命令对方。
你和家人的相处模式决定了家庭的温度。点个关注,愿你的家庭和和美美,愿你的家人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