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白痴,现在不是了

以前我是白痴,现在不是了。

1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我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傻比别人憨,感觉自己就是不如别人优秀。在自我不断的质疑声中越发觉得自己不如人,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直到真的把自己打倒,彻底的起不来为止。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我们的智力出现了问题,也不是我们真的就不如别人般优秀,而是我们经历的太少,眼界有限无法看到见识到别人曾经看到过的事物。眼界的局限限制了智力的发展,当我们紧跟着去把这方面的欠缺补上时,我们一样可以做的很优秀。

就像没有坐过地铁的人不知道如何进站买票,没坐过飞机的人不知道如何登机,没住过高档酒店的人不知道如何办理入住,没吃过西餐的人不知道还得用刀叉一样。因为没有经历过,没有见识过,所以他显得有点白痴,可谁又不是从白痴一步步走到不白痴呢。谁又是天生就会很多事物,明白很多道理,不也是由小到大由微到广积累到的精明。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的再多没有实际的见识过也会产生质疑,就算把实物放在跟前也不见的认得这是什么东西。就像以前说城里的孩子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区别,他们只能在书本上看一看韭菜的图片长什么样,田地里的麦苗长什么样,他们没有见到过真实的作物,当他们看到眼前那些差不多的长得又相似的作物时,也难怪是发出这是“韭菜”的感叹。

别说城里的孩子,就连现在的农村孩子有时候也傻傻的分不太清楚到底是韭菜还是麦苗。毕竟这两种作物在幼苗时期长的还真是挺像,如果不是近距离的细看细辩,远远的望过去还真的会产生这是一望无际的韭菜地。当然再一细想不可能如此大面积的种植韭菜,是麦苗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就是见识,这也是经历,只有见识过了经历了才会成长。傻子白痴见的多了,也就识的广了。

2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的教给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需要怎么做那需要怎么做,理论再多也没有给你实践的机会。而实践之后再结合住理论就能很快的解决掉遇到的问题,如果只是用理论去操作,可能会在实践中碰上很多壁才能正确的做出来。可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同样是会遇到很多解不开的迷题。

都说有见识的孩子更幸福,因为他们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丰富见识增加学识。正如读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其实这就是道路不同而已,读书是廉价的获取见识的途径。书本上可以描绘出绝大多数我们不曾见识到的东西,不一定非得亲自去触摸过才算是真正的见识。在书本上先大致的了解些情况,可能以后有机会突然遇到时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本这就是课本上曾经讲到的那个地方,或是那个东西。此时就在眼前,而你也曾因为之前在课本上有所了解,能够很快的辨别出这是什么,得以更多深入的去发掘更有价值的空间。

不经历就不会成长,不经历就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不经历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不经历就只能是活在自我的想像之中。

3

人生会有许多第一次。

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触,第一次独自外出,第一次购物,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分手……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场难能可贵的财富。每次的经历都会告诉你你需要怎样去成长,每一次的经历也会告诉你需要在哪里改进。

经历就是一本人生指导手册,只有实际的经历了走过了一遍才会知道里面的酸甜苦辣,是快乐还是悲伤。如果怕失去而不去经历,哪又何尝能够得到。

得与舍是相对的,有失就有得,把过去的舍掉才能把未来的得到。如果又不想舍还想得,请问你的手有多大能够拿得了那么多过往的东西,又有多少空间去盛装下那些未曾遇到过的见识。

从南到北由东到西,经历的越多见识的越多,也就越聪明越有智慧。很多当初想不明白看不透的东西也就能够释怀了,当初别人说你傻,现在的你是“难得糊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524评论 9 54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肖深刻的九叔 链接:https://...
    Mitsuko_阅读 9,803评论 3 9
  • 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悲伤,不管你是接纳还是抗拒,时光老人的脚步永远那么悠闲、从容。他从不因迷恋于春日的芳华而止步不...
    玫兰妮阅读 4,140评论 0 6
  • 夜未眠,人难睡。心不静,难辨非。 曾是谁,为谁疯。久不见,变桑田。 人生事,似难料。望前路,漫漫长。 不如意,十八...
    念江子阅读 1,105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