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轰的一声,气温下降了十多度。
再过两天,你就会明白为啥会说轰一声,因为两天后是霜降。
我喜欢用“轰的一声”,形容突然,形容快,形容变化大。对比一下,“轰的一声”跟“断崖式下降”哪个厉害,肯定是“轰的一声”嘛。
轰的一声之后,还没有到重阳,便有了凛冬的感觉,风吹在光头上,自上而下地冷,穿两件,还得戴了帽子出门。
一路叹息,桂花来不及开,这就农历九月了。说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不开没道理,不开就等于一个季节的缺失,一年三季,春、夏、冬了。
前些日子天天满小区转悠,就为寻花。桂花树多,每一个单元楼下都有。每一棵桂花树下,我都会伫立良久,仰了头仔细观察,且不断抽动鼻子,希望有所发现。直到感到了秋风的凛冽。
没错,是凛冽。轰一声降温,身体毫无思想准备,没有适应过程,而且上了一把年纪,背心上空荡荡的。沿红砖路,从南向北走,过了小区会所掉头。忽然风起。迎风,身上一紧,便觉“断崖式”也贴切。紧后放松,一股香味轰一声猛地袭来——极熟悉的香味,天啦——,是桂花!
的确是桂花。30号楼北侧,一字儿排开三株桂花树,靠近小径的那一株,浑身冒出来的米黄色,不是桂花是啥。刚才的大风,要么大惊小怪,要么是在广而告之。
可以肯定,整个小区,所有的桂花树,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到目前为止,唯有这一株,大张旗鼓地开放了。气候如此严峻,就要霜降了,用不了几日,便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说开花就开花,不再观望,不随大流,竟香了小半个小区。
紧挨着它的两株桂花树,仍保持沉默,看不出一丝开花的迹象。
像这种难得一见的景象,杨朔式的散文就该派用场了。不惧严寒,不从众,不畏“人”言,敢作敢为,与天斗、其乐无穷,敢为天下先,云云。倘若它坚持一段时间,熬到冬至——立冬也行——便可成就佳话,被文人赋予梅花的品格:桂花香自苦寒来。桂花的香,不见得就不如梅花,都好闻。所不如者,唯苦寒,唯生不逢时而已。
闻着花香,想起了女皇的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称帝后,于寒冬腊月游上苑,想到冬天看不见花,生气了。于是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贵为天子,公然违背自然规律,强令百花齐放。次日游园,女皇的命令果然好使,除了桂花——说错了,不是桂花——除了牡丹胆敢抗旨,所有的花儿都乖乖地开了。女皇大怒,下令将长安牡丹连根拔起,贬往洛阳邙山。这种做法,等于将官员流放到苦寒之地。
牡丹被流放到邙山后,开得更鲜艳了。女皇再次大怒,下令放火烧山。认知第二天春天,枝干上留着火痕的牡丹依然怒放,开得无比娇艳,并被世人称为“焦骨牡丹”。武则天同志这才意识到“天命不可违”,不再与牡丹较劲。
故事纯属虚构,起源于宋,于明清定型。其主题,无非是赞美牡丹不畏强权。明清文人也想对抗皇权来着,不大敢,便想象出了焦骨牡丹。
这一株桂花树呢,不合时宜地开了花,可没想那么多。
好香哦。
2025年10月21日于上海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