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是承前启后的年纪,是迈向成熟的标志,是青葱岁月的结束,是人生一道分水岭,是开启新征程的起点。自跨入“三十岁的门槛”,内心一直蠢蠢欲动,似乎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呼唤着我,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你必须为自己的三十岁留下印迹”,但回望逝去的三十载,脑海中只浮现出“平平无奇”,没有绚丽多彩、没有波澜不惊,一切按部就班,不足以支撑写点什么、表达什么,可呐喊声越来越大,表达欲越来越强,现在,仿佛明白是在催促我赶紧去找寻三十岁的意义是什么?明白何谓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最早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三十而立”,大概意思是说在三十岁前后的年纪,应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应确定自己人生的追求、发展的方向。可什么是“三十而立”呢?到底“立”的是什么?孔子未有详解,很多时候我们会片面的理解为立家立业,简单的把“三十而立”与“三十而富”画上等号,其实孔子所言并非如此,三十而立是立志、是立身、是立言、是立心。孔子的意思是三十之前,应努力去学习、去追求、去寻找、去积累,才明白一生所求,才能立志、立身、立言、立心,才有方向、有志向、有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