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本性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这里应该是句号,还是问好呢,要我说,应该是“有奶不是娘,有爱才是”。

1957年8月31日,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发表了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实验,题目是“爱的本性”。他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在小猴子刚出生时,就带离母猴身边,放在一个只有两只假母猴的笼子里,一只是由铁丝做的猴子,身上有奶瓶和奶嘴,另一直是用木头做的,再套上泡沫外加毛衣,很温暖,身上没有奶瓶。

实验发现,小猴子饿的时候,会到铁丝猴身上吸奶瓶,吃够了,就离开铁丝猴,回到毛衣猴身边,抱着毛衣猴或在毛衣猴身边玩。又饿了,再去铁丝猴身上心爱,吸完,立刻回到毛衣猴身边。

这很清楚,吃当然重要,可是真正让你有安全感的是爱。所以很多父母宁愿花很多钱让小孩去上最昂贵的学校、买最好的玩具、看最好的医生,也不肯多陪陪他们,这就是他们更愿意接近保姆的原因。

孩子当然知道钱谁出的,保姆的老板是谁,但如同小猴子,他吸完奶后,仍然会回到能给他近亲或柔软感的毛衣猴身边。

许多父母都没有好好想过,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给最好的物质条件就代表着爱,但其实这是最懒惰的爱,肤浅的以为钱可以快速的搞定一切,然而他们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