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前天餐桌上,航宝说,他不吃芹菜,觉得那玩意儿味道有点怪!

我问:那香菜呢?他依然摇了摇头。

我有点纳闷,芹菜多香啊?乍就不吃呢?

先生说,这也没啥好奇怪的,有些东西的味道,吃得惯的,觉得很好,如果不习惯那味道,就会相当排斥,比如臭豆腐、榴莲、折耳根……

听到这,想起去春节大姐家玩时,跟大姐一起去菜市场买菜,那里有一种茴香菜,烫火锅很不错,香气独特,口感微甜,我还挺喜欢,不少人却受不了。

果然,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接受度不一样,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每个人的偏好才有不同。

想起有一次,我买回来一种李子,洗了后拿了一个,一口咬下去,酸得厉害,再也不想咬第二口。

原本想着要将洗好的全部扔了,婆婆让我不要扔,她说,外甥打电话说待会要过来玩,外甥特别喜欢吃酸。

我在厨房准备一顿午餐的功夫,那一小果篮李子(将近两斤)便差不多见了底,让人不得不佩服。

不知道特别能吃酸,是不是体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如有些人喝了酒会脸红,是因为肝脏中乙醛脱氢酶活性不足。

我们所吃的食物,除了酸之外,还有甜、苦、辣、咸四种味道,这几种味道,似乎又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每个人对于各种味道的接受度不一样,于是,有了“众口难调”的说法。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一些在这几种味道之外的,比如臭,显然不是个受欢迎的字眼,然而,长沙的臭豆腐、安徽的臭鳜鱼,都我挺喜欢的。这两道菜,闻着臭,吃着却挺香。

记得之前去安徽游玩,当地餐馆推出的几道本地特色菜里,除了臭鳜鱼之外,还有一道带臭味的菜,叫毛豆腐,我却不敢再尝。

而北京的豆汁,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一道菜,有股子酸味,堪称“混合体版臭袜子”,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而爱喝的则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在北京,有一句话这样说:没有喝过豆汁,不算到过北京。

广西的螺蛳粉则是兴起于柳州夜市的一道独特的米粉,据说,那臭味能飘半条街,吃完却满嘴余香,臭得让人一边骂一边舔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味道特别怪异的蔬菜,比如云贵川比较喜欢的折耳根,用来凉拌或者下火锅,都是不错的菜式。

我的家乡湖南也有,大家习惯叫鱼腥草,长在田埂上,纯野生,当时就觉得味道特别怪,敬而远之。后来跟着先生回四川,看到地里成片成片都是,菜市场也有卖,后来,跟着先生尝了尝,感觉还不错,也便没那么排斥了。

另外,春季时有一种时令野菜,叫香椿,口感略带苦涩,咀嚼后会有独特的回甘,气味也很独特,市场上常常价格高昂,喜欢的人常用来炒蛋或者凉拌。

香菜可以说是蔬菜界“两极分化”的典型,喜欢它的人认为,那是一种独特的清香,而讨厌它的人则觉得像“肥皂味”。

想起汪老在《生活是很好玩的》中劝大家的那句话:“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

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这些味道特别的菜,或许只是还没有遇见懂它们的人,如果下次再遇见,试着换一种烹饪方法,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200)篇1173字,累计239392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的味道总令我想起吃食的味道,那时候奶奶还在世,家里有老人就像有一根粗绳,将兄弟姊妹系在一起。 奶奶家的年夜饭向来...
    一起昵称就犯懵阅读 4,030评论 3 14
  •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小吃,中国人对美食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的味道。 一座城一种味道一些人,你最...
    文字摆渡人阅读 8,284评论 2 4
  • 题材:散文 文/无诗雨 说起家乡的风味来,我马上想到的就是老家里,几乎人人都会做,家家户户都吃的最多的菜,青辣菜。...
    无诗雨阅读 7,557评论 6 18
  • 面条 学校食堂早饭供应的很早,去的晚了就吃不到包子豆浆了。所幸面条是随时都有的。食堂的面条和上海的大部分汤面一样,...
    子非鱼v阅读 3,184评论 0 0
  • 在那个时代,北方的冬天是没有反季蔬菜的,印象里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点点绿色的蔬菜,绿色的菜通常也只有蒜薹、韭菜、青椒...
    轻俗人赵十三阅读 3,5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