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喝茶,家乡就产茶:桐城小花,听说明清的时候还进贡过皇帝,所以小花茶的名气还是非常大的,在国家级、省级一些博览会上曾得到过金奖。家乡人人都喝茶,而且还有个特色,去哪里都带个茶杯,泡着一杯颜色鲜亮的绿茶。我的出差旅行包里常年就有备一包茶叶,也会带着一个茶杯全国各地的跑,有时候好像带着茶杯就有安全感,忘了带个茶杯也会就地买一个,既卫生又干净,又免他人为我们洗茶杯之辛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什么小花茶会被进贡给皇宫呢?而且是在近代明清时候,这是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

        清代,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在朝中相继为官,父亲张英在康熙时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次子张廷玉,在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在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清朝是没有宰相制度的,他们也算官至宰相,我们家乡人称他们为“父子双宰相”,并由著名作家诗人陈所巨和她的学生白梦,写了篇长篇小说叫《父子宰相》。我记得有年某晚,我在桐城广场书店看书,有一对外地母女问店家有无《父子宰相》这套书,店家说没有了,听她们说是宰相后代,特地来找这套书,我就热心地给她们联系上这套书作者的侄子,送一套给她们了。

        随着桐城人在清朝廷的官做的越来越大,桐城文派作为散文流派也在日趋崛起,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桐城派的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均被入选初高中语文书中。曾国藩这段话中所说的方、刘、姚,分别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奎、姚鼐,他们与戴名世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

        桐城小花在此人文基础上被作为贡品,特贡朝廷也就不足为奇了。“桐城小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采茶时山上的兰花也开放了。花香沁入茶中,冲泡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像沉醉如茶林之中。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这也是茶文化的另一种解读吧!

        近年养生学渐起,都说绿茶有抗癌的疗效,感觉喝茶的更多了。又说绿茶性凉,我们又在秋冬季喝点红茶,但终究是喝习惯了绿茶,泡几天红茶后还是要喝点绿茶过过瘾。

        绿茶于中国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节,一道乡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2,997评论 0 7
  • 个人笔记,欢迎阅读,不可转载。 喝茶对人体的好处有什么 簡介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
    司徒七阅读 6,102评论 1 10
  • 一、我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分析 我是广州一个末流二本学校的电气专业的大三狗,前些阵子跟院里的老师做有关电子通信导航的项...
    冲锋的暴君阅读 1,027评论 0 2
  • 从小到大,我们的生命轨迹多是相同的。先从父母的怀中下来,再走入幼儿园,走入学校,而后踏入社会,结婚生子,谋求生计。...
    胖哥你好阅读 4,114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