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0/100 被叫去学校加班,一天的routine就砍了许多

现在是2020.2.21,晚上8.56,记录今天


今日阅读

今天阅读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四、恐惧:善不会在恐惧的土壤中绽放

当我们关注语言和思想的清晰时,我们每天的生活是观念化的,是不真实的。
所有的理论、原则、理想都是观念化的。而观念可能是不诚实的、伪善的和虚幻的。
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
面对真相、事实、现在,就会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如果教师尚未揭露自身恐惧的根源,就无法引导学生去了解恐惧的本质。
在每天的关系中,在交谈中,在课堂上,教师会表明自己和学生一样也有忧虑,这样他们就能共同探究恐惧的整个本质和结构。
教师的最高职责是面对事实、现在和恐惧。不只是要带来学术上的优秀,更为重要的是带来学生和他自己心灵的自由。
有没有可能完全消除学术上和道德上的比较性评价呢?有没有可能帮助学生在学术领域里不再竞争性地思考,而在学习、行动和每天的生活中依旧保持优秀?
请记住,我们关心的是善的绽放,而善不可能在有竞争的地方绽放。有比较就会有竞争,而比较不能带来优秀。

感悟:

1.这让我想到,教数学时,经常为学生归纳总结一些方法,让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快速解答。在我这样教外甥女时,我发现她怎么也无法掌握归类应用题的类型,然后用对应的方法解答。很多自己是数学老师的家长,会说,第一次引导式的教,第二次直接方法+刷题,毕竟方法就是刷题才能熟能生巧。我以往也很认可,但现在有些怀疑。

如果用刷题,这就像背诵,像机器学习,但这不是学生自发的,所以对学生而言,他其实没有真正地领悟其中道理和缘由,只是在机械完成而已。这样的学习路径,到了更复杂的学习中,就异常困难。因此,在有结构、理论之下,还需要更多学生主动地生成,才能使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2.其实每一个恐惧、害怕都可以多思考一点点。比如,曾经我很害怕演讲,我以为我只是害怕演讲,但是仔细深究,我为什么害怕演讲呢?是因为我害怕舞台?是因为我不懂演讲的方法?我怕冷场?我怕自己表现不佳?等等问题,再深入进去,如果我怕演讲的技巧,是不是去学习练习解决就行。如果我怕舞台,是不是多去线下适应就行。如果我怕表现不佳,我为什么会怕表现不佳呢?是因为我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还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解决搞砸了以后的现场?亦或是其他?一路往下不断地去深挖自己的害怕、恐惧,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应当无所畏惧。

3.足够了解自己,与自己和平相处,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4.教师与学生的恐惧。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低势,因为在学习情境里,教师总是手握主导权,设计所有教学环节,提前知道所有知识,课堂只不过是教师展示的场所。但对学生而言,课堂里需要像谜语一样,浑身解数去解密,而这个过程是刺激而且略带恐惧的,毕竟猜谜就有可能失败,失败意味着老师给不好的脸色,不好的脸色背后一定有更多被迫的习题,这种恐惧会伴随在一些学生的潜意识中。

所以,是否有这样的课堂,师生都在共同生成知识,共同学习,共同面对解不出谜语,共情地在课堂自由的学习。

5.最后的几个问号,我觉得是理想状态,却不是我能达到的,毕竟适当的刺激能够激发很多东西,就像鲶鱼效应那样。

——————————

五、知识:积累知识不能通向智慧

知识不能产生智慧,智慧却可以运用知识。
知道就是不知道。
学会去观察和理解知识的整个结构,就是唤醒智慧的开始。
跟随传统是容易的、令人舒服的,这样你就不必思考它,不去质疑它了。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正活在恐惧中。传统会说:要控制恐惧,逃避它,压制它,分析它,对它做点什么,或接受它。
要了解恐惧的全部活动,我们需要带着好奇心去接近它,而好奇心有它自己的活力。
如果你允许恐惧讲述它古老的故事,你就能了解它。专注地、不去干扰地仔细倾听,因为它正在向你讲述你自己的恐惧的历史。当你那样去听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恐惧和你并不是分离的。你就是那个恐惧,就是那个被贴上文字标签的反应。
文字并不重要,那个正在发生的现在,则是全新的。

感悟:

知识不能产生智慧,智慧却可以运用知识。知道就是不知道。

知道的是知识,不知道的是智慧。智慧类似一种能力,可以从知识(数据)中去做例如归类、归纳、提炼,将知识收纳到一个智慧图书馆中,当情况发生时,智慧可以从智慧库中对应提取知识,来应对问题。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审视,学习的是【知识(数据)】,还是【智慧(一种能力)】如果是前者,那就不能因学了一点而沾沾自喜,应该反思如何将学习从学知识到体悟智慧。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对于幸福,斯多亚学派认为,

世界的运行是固定的,绝大部分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内,我们只能带着斯多亚式的平静与安详,顺从并接受人生中无可避免的一切。

1.斯多亚学派认为,幸福就在于有美德的人生,所以幸福就是内心态度的问题。

而美德中最重要的,是平静的心,即能控制自己激烈的情绪。

不要让幸福依赖于那些自己不能掌控的东西,也不晚追求那些你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2.不要怀抱错误的期待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行,是因为我们的期望没有实现,因此应该降低期望值。

不要要求事情依照你所希望的方式发生,而是要希望事情依照实际该发生的方式发生,那么你的日子就会过得很愉快。——爱比克泰德

关注你的内心,做自己的好友。——塞内加

倾听自己的内心

谁要是没有全心关注自己灵魂的动静,就必然要陷入不幸。——奥雷尔


今日加班

中午临时接到通知,下午去学校加班,终于放风了!似乎别人都没把自己封锁在家里这么久,我都快一个月没出门了。

后续学校信息部的工作会越来越多,线上平台的测试、培训,问题解决,都需要我参加提供帮助。

今天校长和我聊天,说许多教师有点焦虑。几天前我也有一些焦虑,因为前面是完全未知的,会发生什么也无法预计,而人对于无法抓住的东西总是会焦虑和恐惧的。但相信,just do it ,后续会慢慢进入正轨。毕竟最坏的打算,就是开网络直播课了,真正到了那时候,即使是最坏的打算,也是要上的,所以有什么害怕的呢,坐等上级的通知就行。其他时候,做自己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