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习,就是阅读。本学期读了《我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感受到最伟大的经验,往往保存在最伟大的著作中,读书就是与伟大的智慧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让我获得了专业的成长,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本书从六个方面讲述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追寻教育的大智慧中陈宇老师告诫我们班主任带班确实需要技巧,但不能作为班主任追求的终极目标,要把对学生生长的真切关注放在首位。小技巧永远不会像大智慧那样给学生带来更恰当的教育。陶行知老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是改变不了教育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坚守教育的基本信条,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修正自己的教育思维,教育手段,教育行动,使之具有时代的特征。例如,我们要从经验型的班主任向科研型的班主任转变,由技巧性向智慧性班主任转变等等。书中列举了很多作者带班的例子,从每个例子中都能让我感受到班主任要关注的是一个人的成长,作者迷恋于学生的成长,关注的事似乎和我们一样就是一些事无巨细的小事,但那些看似普通的小事确实在造就一个又一个人的发展。
这本书我数次拿起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前行的力量。前一段我出去参加比赛,发现越往上走,越有一种淹没在人海中的感觉,看到太多优秀的人,就能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比赛回来的那天晚上,坐在黑暗的角落中,我哭了很长时间,我开始否定自己,对自己能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出现了不确定,拿起这本书,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不能坚持,我将看不到最后的风景;如果不能坚持,我将否定自己曾做过的一切努力。在班主任的这条道路上,我干了很多年,班主任这条路上无论多难我还要更用心得去做。
其次,给我以方法的指引。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什么地方?在书中我找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汪中求”是的,细节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我们习惯了批评孩子,我们不习惯去考虑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在批评之前想一想,除了批评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问题出现后,我们选择的往往是最省事的方法,而不是最佳方法,最省事和最佳之间就是细节的关注,就是教育的目的。心中装着学生,用心陪伴一个个生命在校园内有质量的生活,让每个童年充满回忆是我们的完美之法。
当了班主任,每天像个陀螺,忙忙叨叨的,老公抱怨不管家,孩子抱怨没管她,一个小小的班主任,我把自己忙成了总理的状态,这不是我要的,怎么破,从书中我找到了密码,恢复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我要恢复的关系无非是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我与身边人的关系。怎样恢复,三句话:停止抱怨,立即行动,能做多少是多少。生源好不好,再抱怨也改变不了什么,打好手中的烂牌才是关键。不再请一些学生家长抱怨他的孩子怎么不好,节省的时间去想办法让班级这棵大树唤醒个体学习的欲望,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活,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礼物来领受。”学校布置的乱七八糟应付检查的工作不再抱怨,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早点完成可以让你心情舒畅,不要给自己添堵,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都不容易。怎样获得生命的从容,那就是停止抱怨,立即行动,能做多少是多少。
每次出差回来,看到学生像小鸟一样扑倒我的怀里,眼睛里闪着泪花,诉说着对我的想念,就坚定了我做好班主任的决心,默默的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
阅读让我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专业成长,但教师的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生活,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