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后,全党开启新一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新时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从“精简会议文件”到“规范调研调研”,从“严控‘三公’经费”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已成为锤炼党性的“金标尺”、凝聚民心的“连心桥”。站在新起点上,深化学习教育既要夯实思想根基,更要推动实践转化,让“铁八条”焕发新效能,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以“学”为基,筑牢初心使命的“精神堤坝”
思想滑坡是最大的滑坡。部分干部仍存在“小节无害”“躺平心态”,将“厉行节约”视为“小题大做”,把“担当作为”当成“冒险冒进”。此次学习教育需紧扣“学深悟透”发力:通过专题研讨剖析“四风”隐形变异案例,用“红脸出汗”代替“温水煮蛙”;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参观廉政基地,在情景交融中补足精神之钙。唯有让“心中有民”的信念深植灵魂,才能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卷土重来。
二、以“干”立身,锻造担当作为的“硬核作风”
八项规定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某地推行“无会日”“无调研周”制度后,干部下基层频次提升40%,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突破95%;某窗口单位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群众满意度跃居全省前列。实践表明,作风建设与治理效能同频共振。新征程上,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刀刃向内”的勇气:对“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顽疾亮剑,对“躺平式干部”“甩锅式干部”严肃问责,让“实干者得实惠、躺平者让位子”成为常态。
三、以“制”固本,构建常态长效的“监督闭环”
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常抓不懈。某地创新“四不两直”督查机制,运用大数据监测“三公”消费,让隐形变异问题无处遁形;某省建立“红黄牌”预警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这些探索启示我们,需将学习教育成果制度化为“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结合:既要用好群众监督“探头”,畅通“网络问政”渠道,也要强化制度刚性执行,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结语: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砥砺奋进再谱新篇
从“铁八条”到“新风尚”,八项规定精神早已融入党的基因血脉。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头,每位党员干部都应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把“实”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方能书写新时代作风建设新答卷,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